第Z04版:中牟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Z04-0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中牟县城市管理局凝心聚力抓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牟县城市管理局班子团结带领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献出一颗心、温暖一座城”的理念,以党建为统领,以“大提升”为主基调,沉着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民生实事、“两案”办理任务提前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迎头赶上,城乡接合部改造初见成效,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深入,扬尘污染治理稳居郑州市前列,各项工作在预定的轨道上稳步推进。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徐少杰 通讯员 马飞 王萌 文/图

锐意进取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城市管理局准确把握城市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经受住了疫情大考、省巡大考、违建大考、民生大考,各项工作在2019年的基础上扎实提升。

党建统领深入人心 将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连续走进黄店镇恒德农业、官渡镇乡谣农场、姚家镇结对村、狼城岗镇贫困村等开展实践党课和爱心助农,持续开展廉政党课、爱心助考、疫情帮扶等活动,推动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成为全局主旋律;在疫情期间以及“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点开展升国旗仪式暨国旗下演讲,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牢牢把握思想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疫情防控扎实有力 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城市管理,让群众在特殊时期感受到别样温暖,助推城市迅速恢复活力。抽调170余名执法人员在全县56个卡点值守,筑牢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对全县12万户天然气用户、6万户暖气用户实施欠费不停供措施,免费开放两个国有收费停车场供群众停车,同时在市政环卫园林一线向困难群众提供150余个岗位,力所能及解决群众“心头事”。开展全县道路集中消杀、积存垃圾专项排查清运、废弃口罩集中收运、老旧管道清淤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制定市集和跳蚤市场示范点设置及管理规范,发放各种形式宣传册4万余份,保障城市环境秩序的基础上,规范“地摊”经济,留住“烟火气息”。

民生保障不断升级 承担的2项市级民生实事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在“郑州公厕地图”微信小程序录入214座公厕的基础上,依托数字城管平台开发“牟城牟事”APP,便民查询、苗木识别、问题反馈、实时资讯4大功能让群众零距离参与城市治理;把“两案”办理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举措,承担的21件人大代表建议、22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于6月底前对接,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区立面环境、市容环境、出行环境、停车环境、如厕环境、游憩环境等,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管理体制持续优化 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不断深化,数字城管平台月均接收反馈问题2600件,市民群众关心、关注、参与、支持城市管理的氛围日渐浓厚。“路长制”服务保障环境的作用不断放大,累计巡查路段4.6万余次,发现整改问题2.4万余个,打造东风路游园、文博驿站等精品路段。管理标准逐步统一,新接管市政道路121.8万平方米、环卫保洁239.3万平方米、园林绿地50万平方米、公厕66座,1.5万座窨井实现户籍管理,“一城两园”移交的公厕基本纳入统一管理,移交手续尚未完成的道路不讲条件先行保洁,19座经营性停车场纳入监管,统一管理的范围不断拓展。

城市环境稳步改善 以“让城市留住人、让人在城市生活更美好”为指向,从群众视角持续改善城市环境。发挥园林绿化的艺术美感,栽植“市花”月季1.5万株,打造月季示范路2条、专类园1个,塑造节点微景观8个,新创建市级以上园林单位(社区)9个,燕溪街游园加快实施,“花园化”城市持续推进。增强城市的安全性,清理违规隔离桩、地钉地锁等350处,更换破损窨井盖板400余块,维修坑洼路面2.4万平方米,“人性化”城市建设不断推进。聚焦群众反映的公厕、洒水等问题,延长服务时段、改进作业方式、制定管理规范,获得“2020年度郑州市公厕管理先进单位”;汽车园垃圾站和生活垃圾分拣中心项目稳步推进,全县20.1万吨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置,垃圾分类覆盖率从落后到位居全市前列,黑臭水体有效治理,“清洁化”城市基础牢固。加大扬尘污染治理力度,坚持线上线下全天候巡查,约谈警示、行政处罚、信用惩戒、财政扣款综合施策,同步推进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渣土车4G平台建设,空气质量稳居全市前两位。

空间秩序有效提升 以执法队伍作风转变、业务提升为突破口,统筹事前、事中、事后环节,兼顾服务、管理、执法关系,依法履行市政、园林、环卫、房管、水政、市容等执法监管职责,不断净化城市空间秩序。市容环境实现常态化监管,治理占道经营3.6万处、清理各种违规户外广告1.4万处,1个月清理违规灯杆道旗近万处;违建整治力度持续加大,突出节假日等关键节点,查处整治违建21处,督促属地拆除违建142处、3.2万平方米;重组执法中队、优化执法力量,各类综合执法走上预定轨道,查处市政、园林、房管、渣土车等各类违规案件237起。

城乡接合部初见成效 亮点打造实现突破,立足城区组和市容环境组定位,向上积极主动对接、多渠道努力自荐,向下加强点位打造、多节点精心打磨,11月12日在全市“双改”观摩中赢得展示机会,得到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整体改造有序推进,治标阶段,自查发现的2100处问题全部按期整改到位;在县乡接合部开展两轮巡查,发现交办问题2736项,按期整改率95%;G107廊道绿化扎实推进,拆迁清障等工作多次得到市委领导肯定。治本阶段,引进一流设计单位总体谋划、高标设计、分步推进,打造福山社区、绿博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试验社区,“最后一公里”逐步打通;实施学苑路试验段综合改造,多杆合一、多箱合一等新理念初步应用。

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 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十三五”时期城市管理局新组建成立,是全局上下克难攻坚、摸索前行,各项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时期,是城市管理事业奠基性、开创性的关键时期。城市管理局把握阶段重点和特征,从零起步、平稳转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人员队伍在融合中实现提升 机构改革中,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照明、扬尘管控,以及市容、城建、规划、水政和食药监执法等众多职能,划转6个不同单位500余名工作人员。城市管理局始终将融合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党管干部、倡导“清零”思维、树立正确导向,采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岗位轮换的方式,将每项任务作为历练平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激活,整个队伍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整体工作推进做好人员保障。

管理体制在探索中明确方向 城市管理局成立之初,缺少独有的综合性、系统性管理体制,利用直接接触、服务、了解群众的优势,以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旅游示范县等各类创建指标为依托,逐步铺开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从零起步实施精细化管理“路长制”工作、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城乡接合部综合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城乡综合考评工作,思路不断明确,体制不断完善、专业性逐步提升。

城市环境在改善中不断突破 以“路长制”为抓手,精细打造30余条示范路段,设置精神文明、垃圾分类、核心价值观等多个主题,解决了一批背街小巷多年想解决而没解决的疑难杂症;首次在城区实施春节氛围,营造一批“网红街”。探索拓展集中供热模式,在天然气分布式集中供热422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在绿博二号、三号、六号社区试点地热供暖214万平方米。实施道路综合改造,14公里架空线缆规范整治,违规地钉地锁、隔离桩逐步清理,学苑路试验段试点改造,多杆合一、多箱合一等多个新理念得到初步应用。注重园林绿化节点提升,植物塑形、立体绿化、水体绿化、微景观塑造等理念不断推广,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

综合执法在实践中有力整合 深刻把握综合执法的终端保障作用,认真梳理各类执法事项,在系统内部优化整合执法队伍,确保执法事项监管全覆盖,累计处理占道(出店)经营、噪声污染、油烟污染、违规渣土车、违法建设等各类举报投诉近5000起。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有关要求,严格规范执法程序,集体审定裁量标准,两年来立案500件,各项工作在法律和程序的轨道上扎实推进。逐步推行扬尘防控与综合执法融合,将工地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污染、违规渣土车等纳入一体监管范围,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稳居郑州市前列。

该局连续两年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全力保障高考和中考环境,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必需品和急需品,用温情唤醒美好的城市记忆;将城市防汛作为主战场,全系统500余人在历次大雨中坚持水不退去、人不离开,用担当刷新群众的认知;在疫情吃紧期间,利用值守“卡点”免费为群众理发,为结对村送口罩等防护用品,缴纳特殊党费慰问困难家庭和学生,用奉献赢得一致肯定。

找准方向定位 实现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化执法体制改革 坚持系统解决方案,采取改革的办法,用刮骨疗毒的勇气,从编制、人员、岗位、财力等方面彻底改革到位,下足功夫全面理清管理、执法职责边界和责任清单,从制度层面清晰划分“为”与“不为”的界线,为执法人员吃下“定心丸”,为执法工作做好“强后盾”。

持续优化城市治理体系 紧盯“大城管”发展方向,把握“条”“块”关系,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做好监督评估工作,真正调动各参与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城市管理的强大合力。把握智慧化发展趋势,开发智能终端APP,出台积分奖励措施,拓展监督参与范围,统筹线上线下闭环联动,让群众参与治理有动力、有成就;切实发挥数字城管的作用,推动渣土车4G平台、油烟监控平台顺利投运,推广智慧停车系统,推动路长制、数字化融合发展,不断扩大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效果。

持续健全城市管理规范 对标中心城市,坚持专业态度,围绕清扫保洁、市政维护、园林管养、环卫洒水、路灯控制、供热监管等制定统一明确的行业规范,以规范为标准进行管理、开展督查、实施考评,坚决克服随意性、突击性、人为性,真正实现城市管理的常态化、标准化、精细化,让城市管理事业在高质量的平台上持续健康发展。

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集聚,实现人的集聚要以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做保障。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围绕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以更严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履行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任,深化垃圾分类工作,积极谋划生活垃圾、果蔬垃圾、建筑垃圾、白色垃圾、遗弃污泥的资源化处置和利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统筹考虑扬尘污染管控、餐饮油烟净化、黑臭水体治理的治标措施与长远路径,不断拓展、勇于尝试集中供热新模式新方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

在探索中破解矛盾问题 在前行中实现新的突破

牢固做实党建统领地位 以献礼建党百年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破解“两张皮”问题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意见》,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业务工作中,发挥党支部在推动业务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落实重大任务和推动业务工作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树立精通党务、熟悉业务的干部导向,开展补短板、强根基、促提升系列活动,加强党建知识、业务知识培训、指导、考核,促进党务干部懂业务、业务干部懂党务。持续净化政治生态,坚决整治不担当不作为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抓落实的自觉,提升抓落实的能力,锤炼抓落实的作风,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

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 采取“常态化管理+专项整治”持续推进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的基础上,实施第三方独立考评与数字城管平台相互融合机制,不断提升路段的智慧化管理水平。突出规范引领,深刻领会精细化管理内涵,研究制定市容环境、洒水降尘、市政维护等工作规范,出台城市精细化管理导则,统一管理要素、标准、流程;突出示范带动,聚焦老城区和县乡接合部,逐步扩大改造范围,推动城市形象从局部画卷上升到全域风景;突出专项整治,扎实推进上改下、窨井户籍化管理、施工围挡整治、精品路段打造、多杆多箱合一、重点路段绿化、建筑立面清理7项改造重点,做到地下序化、地面洁化、立面美化、空中净化。

扎实完成城乡接合部改造 按照2021年6月完成总体目标的要求,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紧抓“一带三环五横七区”设计实施,立足郑州东强定位,将精品街区、特色社区、美丽乡村进一步整合,逐步实现“城市多组团结构”,形成“串珠成链”的改造效果。同时以市级季度观摩为节点,逐步推动福山社区、天泽城夜经济打造片区等精品点位打造,盛和、听篌街、滨河、绿博家苑等特色社区优化提升,确保每季有精品。进一步推动覆盖西、东、北3个区域城乡接合部综合治理,重点对环境卫生、私搭乱建、交通秩序、黑臭水体、扬尘污染、“小散乱污”企业等治标类突出问题集中整改、长效管理。

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在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基本达到市定标准的基础上,紧盯“分类正确率”“回收利用率”两项指标,持续加大分类宣传和知识普及力度,建立完善正确分类激励措施,加快“垃圾分类箱房”建设进度,指导小区、商超、企业、沿街门店按要求配备旁站员、督导员,推动居民垃圾分类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逐步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借鉴官渡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经验,建立健全经费筹集、日常管理、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形成“户分类投放、村分类收集、乡镇分类转运”体系,推动垃圾分类城乡覆盖。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立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查漏补缺,统筹全局、科学谋划、紧盯节点、有序实施,全力推进垃圾分拣中心等3个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完工投产。精准把握中央债券资金的政策导向,积极推动远航路环卫站项目、泰安街新能源林荫停车场项目、市政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等14个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出台《中牟县城市基础设施移交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移交接管体制机制,避免管理空当,实现顺利运转。

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工作 以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治理重心下移为契机,努力破除“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工作弊端,以违法建设整治为重点,依法履行市政、园林、环卫、房管、水政、市容等执法监管职责,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执法巡查力度,实现综合执法高效率、全覆盖、无死角。实施扬尘污染治理常态化、长效化监管,在三年攻坚圆满收官的基础上,持续巩固拓展治理成效,加快推进智慧化工地、绿牌工地建设,压实行业和属地监管责任,致力于标准建设、考核督导、执法处罚,不断改善大气质量。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11729 2021-01-08 00:00:00 五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让群众生活更美好KeywordPh中牟县城市管理局凝心聚力抓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