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8版:政事 上一版3
AA08
关于《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的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关于《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的说明

(上接AA07版)

三是中心城市功能实现新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核心体现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上。作为一亿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黄河沿线体量最大的城市、国家交通枢纽,郑州应胸怀大局,立足国家战略实施和区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功能建设,服务全省、中原城市群发展。“十四五”期间,要在打造城市主体功能上狠下功夫,在科技创新、枢纽开放、金融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极核效应。四是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水平。文化底子厚是郑州优势,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渗透力不足是短板。做好文化弘扬、文明提升是郑州的一篇大文章。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统筹兼顾,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一体推进,让黄河文化品牌更响亮、让优秀历史文化影响更深远、让社会文明基础更扎实。五是市域治理能力得到新增强。社会治理事关党的领导和执政根基,事关社会高效运行、长治久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人民安居乐业。郑州已经成为特大城市,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必须牢牢抓在手中、不断完善提升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这些发展目标,既蕴含速度要求,也彰显质量取向,既强调培育发展新动能,也回应群众新期待,兼顾了现实需要和发展可能。随着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中原城市群等战略深入实施,将为郑州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巨大潜力,实现这些目标有基础、有条件、有可能。

第三,关于基本要求。考虑到市级层面主要是抓具体、抓落实,《建议》将中央确定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五个原则纳入指导思想,同时结合郑州实际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处理好“五个关系”的基本要求。一是处理好城市规模化与网络化的关系。就是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把城市的规模化建立在城市的网络化基础上,形成分布式、网络化、多中心的现代城市空间格局,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既拉开框架,又不盲目铺摊子,实现城市空间疏密有度、宜居宜业、精明增长。二是处理好城市与产业的关系。产业支撑不足是郑州发展的突出短板。我们要深刻把握城市与产业之间的发展规律、逻辑关系,把城市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平台,把产城融合的立足点放在创新要素集聚上,科学规划布局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以优良营商环境吸引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加快培育新的动力系统,增强城市对产业的承载力、产业对城市的支撑力。三是处理好市场培育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关系。核心是要推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两个作用更好发挥,重点是抓好“两个环境”“一个主体”,即优化人居环境、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政府要提供好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让市场对资源要素配置起到决定性作用,为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提供好土壤和环境。四是处理好设施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关系。制度优势是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最根本的竞争。解决好体制机制上的差距,是我们缩小与先进城市差距必须要下功夫补好的短板弱势。我们要用好改革这一“关键一招”,刀刃向内,既破又立,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领导方法、发展方式,构建适应新时代特大城市发展要求的组织领导体系、管理服务体系、数据应用体系、社会组织体系、评价监督体系,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五是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群众的关系。就是要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

第四,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规律、着眼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路子越走越窄,新时代必然是科技创新驱动的时代,谁占领了科技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动权。作为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我们更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着科技创新、人才聚集、数字化赋能来发力,依靠科技创新培育郑州发展的新动能、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因此,《建议》提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来打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兴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重点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把握人才这一核心,突出“三个抓手”:一是突出以中原科技城为带动的科技承接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城市科技创新格局。二是突出服务于人才集聚、科创活动的体制机制。适应新时代人才工作、科技工作的规律特点,突出“人才+资本+场景”,创新科技金融、提供创新场景、优化政策支持,以人才聚集带动创新要素聚集。三是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衔接的关键在企业。我们要坚持围绕产业链完善创新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平台、科创投资机构等深度合作、资源高效配置的技术创新体系,孵化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参与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第五,关于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主动战略抉择,既体现了全球化的发展大势,也体现了在温饱问题解决、功能性目标实现后,以供给侧带动来创造新需求、推动新发展的内在逻辑。郑州处于中部地区的核心区,以郑州为中心1000公里辐射半径的交通圈涵盖了经济最活跃、人口最集中的大半个中国,在国内大循环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腹地优势,在国际循环中具有明显的交通组织优势,有利于更好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有效需求、提升发展势能。我们必须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为此,《建设》提出要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联结点”。把节点立起来、联结点强起来,关键要做好“枢纽+物流+开放”的文章,核心是要巩固国际性综合枢纽地位、提升枢纽功能,构建以交通为支撑、物流为先导、通关为基础、贸易消费为带动、产业加快转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推动枢纽优势向物流优势、贸易优势、产业优势转化,提升郑州在国内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中的配置能级,让郑州成为推动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发力点。

第六,关于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是经济的根基,是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郑州近年来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产业大而不强、业态多而不精、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是我们的突出短板。《建议》围绕培育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了重点谋划和部署。贯彻总书记关于“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的指示要求,立足郑州人力资源优势,提出把发展以大批高素质劳动力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制造业的着力点,我们要通过5年努力,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超5000亿规模的支柱产业,把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材料、铝加工等产业打造成1000亿~2000亿规模的产业集群。同时要大力发展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在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上有所作为、抓紧布局。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质量升级。要推动城市与制造业兼容发展,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加强用地底线控制,探索城市新型工业用地政策。要准确把握服务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提升,突出以资本市场培育为重点的现代金融业发展,着力解决金融行业大而不强、金融产品单一、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等问题,不断完善基金、债券、企业上市、财富管理等服务体系,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金融要素供应水平;突出以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做好信息传输、软件服务、通信业等产业发展;突出以“枢纽+开放”体系为依托的贸易流通业发展,引进培育货代、贸易企业,推动进出口贸易加快发展。郑州作为1亿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在双循环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内部市场。要适应人民群众从功能性消费向精神消费、文化消费转变的趋势,深化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消费产品、消费场景、消费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等产业,优化供给质量、丰富市场产品,让需求引领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互促效应充分显现。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抓好具有一定基础的网络安全、智能传感器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跟上数字经济发展步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好经济工作,核心是“政府创环境、企业创财富”,让市场主体充分发展起来、活跃起来、壮大起来。为此,我们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建议》中把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开公平市场秩序、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作为重点,通过深化以“一件‘事’”为牵引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改革和以“一‘事件’”为牵引、以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张单”为依据的“一网统管”城市治理改革,加快推进数字城市、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做到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通过深化要素市场改革,让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以高效率的要素配置支撑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第七,关于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决定着经济发展方式。有什么样的城市、城市群发展模式,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环境决定着产业、人口、活动集聚的层次。我们要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聚集高端人才,必须首先把我们的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打理好,以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吸引人、留住人。去年以来,我们制定实施了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上下的思路清晰、认识统一、行动迅速,效果不断显现。《建议》在既有工作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和明确,强调了“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发展布局,明确了以32个核心板块开发为带动、与轨道交通TOD导向相结合打造城市经济支撑点、形态新亮点、网络结构关键点的发展路径,明确了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的城市有机更新工作任务,明确了以50个精品村、300个示范村为带动的美丽乡村建设整体部署,明确了轨道交通“十四五”末运营里程700公里的建设目标,明确了以郑开同城为先导、“1+4”大都市圈协同发展的努力方向,相信按照这些部署坚定不移抓下去,郑州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城市发展路子,郑州的城市建设管理、形态风貌、内涵品质一定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在全国特大城市当中赢得较高的、广泛的认同度。

第八,关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具有鲜明的民生导向,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不仅期盼物质富足,而且向往精神富有,关注的领域更广、品质要求更高。我们必须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所想所盼,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朝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建议》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对事关人民福祉的“美好教育”、就业增收、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一老一小”等问题进行了重点安排,提出要坚持公共产品的社会属性,重点在增加供给、提升品质上下功夫。在文化建设方面,突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塑造都市文化气韵、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丰富、更精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生态建设方面,突出建设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节水型城市,深入推进治气、治水、治土、治废“四治”行动,大力推进生态绿化主体工程,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

安全是极其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我们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风险挑战更加严峻,如何增强城市发展韧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建议》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对城市运营安全、人民生命安全、法治郑州平安郑州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等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需要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推进落实。

同志们,讨论、修改、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是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认真思考、深入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确保《建议》更加全面准确地体现中央精神、省委要求,更加符合郑州实际,更好地指导全市工作实践。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12080 2021-01-11 00:00:00 一 关于《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的说明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