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十四五 再出发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四五 再出发
创新发展,用实际行动见证“河南速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发展,用实际行动见证“河南速度”
10名人大代表亮相“代表通道”,畅谈履职心声积极建言献策

1月18日上午,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前,“代表通道”正式开启,10位省人大代表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医疗教育等社会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场回答记者提问,畅谈履职心声,为“十四五”河南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郑报全媒体记者 覃岩峰 董艳竹 张昕

扶贫扶智帮助贫困学生上大学

访省人大代表、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校长刘成章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刘成章说,扶贫一定要先把“智力”扶起来!

刘成章表示,郸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80%的学生来自农村。郸城县针对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量身定做一套辅导方案,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和人生目标。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以郸城一高为例,2012年以来共有292人考入北大清华,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学生,有不少人学业有成之后,回来报效家乡。

生态饭越吃越香甜

访商丘市民权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团结

张团结表示,近年来,民权对黄河故道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行动,退塘还湿,拆除违建,实施移民搬迁,栽植生态涵养林4万多亩。目前已成为珍稀鸟类的幸福家园。全县形成了80万亩的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葡萄、花生等8类产品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好的生态,让发展后劲更足,万宝、澳柯玛、英诺绿能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民权,成为全国知名的制冷设备产业基地。好的生态,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更高,民权荣获“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健康小城”。

打造筑牢疫情防线“铁军”

访省人大代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齐冠丽

面对依然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齐冠丽认为:“筑牢防线还需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职业素养的人才队伍。”齐冠丽介绍,医院对医护人员、保安、保洁等进行了培训,梳理完善各项制度流程,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确保了疫情期间就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我们医院的软硬件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核酸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我们还配备了方舱CT,实现了发热门诊的独立运行和患者闭环管理,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医疗环境。”齐冠丽说。

全国文明村靠的是“两袋”

访省人大代表、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礼河村党支部书记张三

10多年前,礼河村是全县有名的穷村、乱村,2018年,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现在是全国文明村。张三说,礼河村旧貌换新颜,主要是在“两袋”上下足了功夫:

第一就是把思想装进群众的脑袋。16年来,围绕各项工作礼河村编了300多条“顺口溜”,都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第二就是把钱装进群众的口袋。围绕沟域经济,礼河村发展大粒樱桃。目前,礼河村种植的大粒樱桃面积已超过3000亩,年收入2000多万元。

迈开步子扯开嗓子做好健康扶贫

访省人大代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韦德华

作为在基层妇幼系统工作的代表,韦德华说,从我省公布的去年筛查数据可以看出,每一万名妇女中,就有5名患有乳腺癌4名宫颈癌,每一万名新生儿中就有8名患有先天听力障碍。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关乎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具体到濮阳的做法,可以总结为两句话:那就是迈开步子,扯开嗓子,开展“龙都妇康”项目,扩大筛查覆盖面,将免费“两癌”筛查体检车开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濮阳市妇幼保健院还建立了“两癌”手术“零付费”机制,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访省人大代表、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跃生

对于郑州水资源相对短缺问题,马跃生说:“我们目前正在规划桃花峪水利枢纽,统筹调整郑州、开封黄河干流引水指标,按照水资源‘先看后用、一水多用’原则,从桃花峪库区引水向郑州市河湖水系补水,再用于赵口等灌区农业灌溉。”

马跃生介绍,为保障黄河滩防洪、泄洪功能,维护好滩区150万群众生命安全,以“三滩治理”生态治理方案,打造高效生态农业观光产业,打造生态防护走廊。

这个速度是“黄河速度”也是“河南速度”

访省人大代表、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郑文青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努力?郑文青用一组数字来回答:“58天”,这是鲲鹏项目落地河南所用的时间,刷新了河南实体企业落地的纪录,这个速度是“黄河速度”,也是“河南速度”;“6个月”,完成了正常企业三年的工作;“3亿”,省内防疫“健康码”也用了很多“黄河”产品,目前,已经累计超过3亿人次使用。郑文青表示,黄河鲲鹏会积极支持数字政府、安平、运营商、金融、电力等行业领域的客户进行数字化、国产化转型,带领一批上下游的企业和合作伙伴落地河南。

帮扶乡亲脱贫致富让荒庄不荒

访省人大代表、河南宏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尚广强

尚广强说,帮扶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经验用了两个词:“荒庄不荒”和“不忘初心”。为了回报乡亲,助力乡村振兴,他们安排村民到公司就业,修建学校,儿童全部免费上学,现在80%的村民都盖起了三层洋楼。因为都在家门口就业,村上没有空巢老人,没有留守儿童,真正实现了荒庄不荒。宏达集团是国家级扶贫农头企业,直接安排了2000多人就业,带动的木材加工厂、运输业安置了近6000人就业,精准扶贫帮扶10300名贫困人口。

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访省人大代表、双汇发展总裁马相杰

“双汇集团抢抓机遇,坚持科技发展战略,进行传统肉类工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改造,推动企业由传统制造向现代化工厂转变,实现企业快速做大做强。”马相杰建议,一是出台支持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引导资本投向关乎国计民生的养殖业、食品加工业,提高产业化水平及民生保障能力。二是通过政府引导,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把科研院所的学术成果与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结合起来,提高科技生产力。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尊重科技成果,实现食品科技自立自强。

用“牛”精神讲述“牛”故事

访省人大代表、驻马店市泌阳县夏南牛研究推广中心研究员祁兴磊

祁兴磊和他的团队,在2007年,率先育成了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填补了我国肉牛品种的空白,结束了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完全依赖外国的历史。2008年开始培育的夏南牛无角新品种,明年也将结出硕果,每头新品种牛比原种要增加3000元以上的收入。

凭着一股子“牛劲”,祁兴磊带着三代人、40多位科技人员持续接力,用21年的脚踏实地育成了夏南牛,又用13年的不断创新,让夏南牛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13865 2021-01-19 00:00:00 二 创新发展,用实际行动见证“河南速度”KeywordPh10名人大代表亮相“代表通道”,畅谈履职心声积极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