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月22日,中原区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2021年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今年,中原区要重点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转型发展、以文化为核心打造时尚城区、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动产业提质升级等6个方面努力突破,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记者 张改华 实习生 樊秋雨 通讯员 张光明 张黎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促进转型发展 中原区及时成立高规格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快形成“龙头企业领跑、高校院所并跑、中小企业跟跑、高端人才助跑”的创新格局,努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区。 抓好创新载体建设。重点抓好郑州中央文化区北区、须水河产业片区、芝麻街双创园、贾鲁河产业片区等产业平台建设,确保科创项目无需供地的“拎包办公、拎包入住”,需要供地的“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5家。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力争年底前全区科技型企业突破5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实施“项目+人才+团队”的一体招引培育工程,加强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洽谈合作,重点引进领军科研型、领头创业型、领办项目型高层次人才,年底前引进培育各类高端人才80名。 以文化为核心 打造时尚城区 2021年,中原区要抢抓郑州加快培育时尚化、国际性消费中心的机遇,建立完善“文化+时尚+平台+消费”的一体化推进机制,打造时尚品牌集聚区和时尚活动荟萃地。 做强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方面,要发挥辖区人文历史和工业遗存的资源优势,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历史人文旅游、工业文明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实现文化、生态、工业与旅游的互促共赢。文化创意方面,加大对文创产业扶持力度,依托传媒大厦、二砂文创园等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 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项目。二砂文创园要启动项目二期建设;三厂历史文化街区要加快推进苏式建筑修缮、设施改造、产业规划、招商运营,力争7月1日实现开街;华侨城欢乐谷、水公园、贾鲁小镇等要加快进度。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与二砂、奥体中心、美术馆、大剧院、博物馆等运营单位沟通协调,引导其整合资源,力争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全年不断档。加快推进城市书房、图书馆社区基层服务点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魅力中原”音乐季和“悦生活”魅力课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中原区将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城市品质提升。 把科技服务业放在产业培育的重要位置。芝麻街双创园,要围绕核心产业重点引进中型优质企业、小型精品企业,打造成为中原区科技创新企业加速器、高成长型企业的过渡区,为中央文化区北区、须水河片区等核心板块输送成长型、优质型、规模型企业。中央文化区北区,要积极推动华润燃气项目开工建设,围绕科技服务、智慧应用引入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成长后劲足的重大功能性项目,打造科技绿芯片区、科技服务片区、智慧应用片区、创新加速片区。须水河片区,依托中机六院高科技信息园,打造工程技术服务平台,推进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片区功能定位,力争签约5家科创平台,落地3家行业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新业态。依托数字型企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大数据产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 加快推进消费升级。深化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多样化消费场景,以万达、锦艺城、中原商贸城等老商圈为中心,提质发展恒大经贸中心、四个中心、鹿港小镇等新商圈建设,吸引集聚商业消费群体,提振复苏中原区商业活力和吸引力。鼓励中央文化区、二砂、芝麻街等发展为新兴消费载体,合理引导形成分层错位的消费格局,着力培育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小店经济、“宅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不断释放消费潜能。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巩固扩大发展态势 扩大招商引资。在谋划上下足功夫,聚焦主导产业、选定目标企业,理清适应本地的企业和项目,深入对接、紧盯不放,确保签约落地见效,并全程跟踪、有效服务、善作善成,以周到的服务、稳定的预期坚定外来企业信心,树立良好口碑,推动以商招商。 狠抓项目落地。充实项目落地问题解决领导小组力量,坚持周例会制度,集中破解项目融资、用地、规划等制约问题,确保项目落得下、推进得了。 强化要素保障。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建立台账、分类研究,为新兴产业、优质项目落地腾出空间。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一件事”“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改革,在“一件事”领域拓展、整合集成上下功夫,千方百计降低制度交易成本。要当好服务项目的“店小二”“金管家”,从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企业开办、手续办理等重点领域入手,强化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切实打造一流服务、营造一流环境。 以城市建设管理为抓手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中原区将紧密对标国内一流城市、先进地区,持续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不断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持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品质内涵,更好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市道路综合改造,确保市定二期工程3条道路1月底前基本完工,三期工程4条道路春节后启动改造,上半年全面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要对已改小区进行“回头看”,着力做好楼道院内线缆规整、楼顶维护、绿化整修等提升工作。建立健全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推动老旧小区物业全覆盖。同时做好今年列入计划的34个住宅小区的改造工作,年底前全部完成。城乡接合部综合改造,要巩固治标成果,加大力度整治违法建设、散乱污企业、黑臭水体、垃圾乱堆乱放等乱象,确保6月底前实现动态清零。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完善“大城管”管理体系,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集中开展“序化”问题攻坚行动,着重解决车辆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 高标推进核心板块建设。抓好规划编制实施,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具雏形、五年基本成型”的目标,不断深化提升城市设计,3月底前制订出具体推进方案。全市“断头路”打通工程共涉及中原区28条,市级道路要做好配合,区级道路要加快推进拆迁清表、规划设计、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两年内全面完成。 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追求 创新社会治理 2021年,中原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慎之又慎、严之又严、实之又实,突出“人”“物”同防,强化学校、养老机构、农贸市场、大型商超等重点场所防控,抓好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扎实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规范开展采样检测和预防消杀,确保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快。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重点加强工业企业、城市扬尘、低空面源等大气污染末端治理。生态水系建设要坚持“四水同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做好贾鲁河、秀水河、须水河综合治理工程扫尾及后期管理工作。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重点解决好“一老一小”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难群众帮扶问题,重点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美好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26所,确保56人以上大班额占比持续下降。年底前建成6家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满足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加快安置房建设,高质量完成群众回迁。 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坚持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