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2-13
管城回族区 奋力谱写“人文管城、魅力商都”时代华章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聚焦“中优、南动”功能布局 突出“古都新生”总体目标
管城回族区 奋力谱写“人文管城、魅力商都”时代华章
北三街蝶变
商城遗址公园步道
城墙之上绿意浓
六街六片区示意图
路畅景美
顺城街效果图
郑州文庙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管城回族区坚持人民至上,第一时间启动454个网格、686个卡口及重点场所管控,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确诊病例零死亡、疑似病例2月13日至今零报告的突出成效,并在全市卫生健康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全区56所中小学实现午餐供应全覆盖,美好教育、普惠医疗走深走实;全面启动533个老旧小区和总长45公里的道路综合改造,精细化管理工作位居八区第一,航海路试验段成为全市标杆,东明路32号院改造荣登央视新闻联播,北三街片区获《人民日报》头版发文点赞;商城遗址公园成为金鸡百花电影节取景地,在央视荧屏惊艳亮相……

2020年这些大事、要事,是管城回族区“十三五”时期攻坚克难的发展缩影,更是“十四五”时期赶超跨越的坚实基础。回首过去5年,管城回族区始终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公仆情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干劲,与全区人民一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共同开创了繁荣发展、政通人和的喜人局面。

郑报全媒体记者 冉红政 通讯员 娄璞 刘博闻 文/图

管城自信

王城遗址立主干

“六街六片区”筑风貌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深层次力量,也是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发展优势。管城区始终坚持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作为立区之本,在厚植底蕴、传承创新中提振了“管城自信”。紧盯文化这一区域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本着让郑州作为八大古都的底气底蕴充分彰显的初衷,管城区迎难而上,果断开启商代王城遗址板块征迁建设。

坚持同频共振,经过500多个昼夜的持续攻坚,圆满实现6296户85万平方米征迁清零,腾退土地960余亩,开创了郑州历史上中心城区连片棚户区拆除最大体量。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文化彰显、要素统筹、尺度优化、文旅融合,招揽国内外顶尖设计机构,高标准完成商代王城遗址板块设计规划。

坚持全景建设,推出了深度衔接王城遗址核心区的“六街六片区”建设,对3平方公里起步区实施全域开发,打造充满文化味、市井味、人情味的“三味城区”,补齐功能短板,畅通两个循环,做优做强主城发展平台。

坚持事不避难,征迁清场、招大引强、规划出台、开工建设接连破局,延续了历史文脉,坚定了文化自信,更为“十四五”时期打造世界级黄河文明寻根圣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光体验目的地、国家中心城市会客厅奠定了坚实基础。

管城实力

谋划实施重大项目974个

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4亿元

创新是时代的脉搏,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管城区始终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凝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在抢抓机遇、大干快上中增强了“管城实力”。

狠抓政策协同,着力扭转房地产一枝独大的被动局面,管城区出台了扶持产业发展的“1+3”专项工作方案,以及文化、商贸、物流等“1+7”重点产业扶持意见,持之以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0.2∶26.2∶73.6调整为2019年的0.1∶23.8∶76.1,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转型发展步履铿锵。

坚定开放创新,万科印力等国内外500强、行业领军企业顺利入驻,引进境内域外资金631亿元;外贸逆势增长,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1亿美元,出口创汇278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4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9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对外开放格局更加宏阔。

强化项目支撑,聚焦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民生事业、新基建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重大项目974个,完成投资2744亿元,撑起了高质量发展脊梁。

勠力赶超跨越,初步统计,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4亿元,是2015年的2.06倍,年均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96亿元,按同期口径换算,是2015年的1.28倍,年均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3亿元,是2015年的1.22倍,年均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17亿元,是2015年的2倍,年均增长7.7%,全区经济发展实现了总量和增速“双跨越”,推动管城步入晋位争先窗口期。

管城基础

完成支路背街改造128条

533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管城区始终坚持把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平台精心打造,在增强能级、提升内涵中夯实了“管城基础”。

坚持规划引领、重点突破。历时3年,完成“两乡总规”调整,南曹、十八里河撤乡(镇)设办。四环高架、紫荆山路陇海路下穿等重大市政工程建成投用,紫荆山路长江路组合立交开工在即,城区框架基本定型。坚持前瞻谋局、干在当下。小李庄火车站规划获批在即;推动轨道交通1、2、3、4、5、6、12号线布局管城,中心城区地铁密度可与上海比肩;累计完成支路背街改造128条,新建续建道路70条,打通断头路23条,域内畅通、域外连通的出行格局加速构筑。

坚持老城复兴、做优承载。硬起手腕推动55家传统商贸市场外迁,腾退土地2700余亩,推动金岱科创城厚积薄发;533个老旧小区、9个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街坊靓化、消棚去危、拆违收闲一以贯之,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生产生活空间加速构筑,“序化、洁化、绿化、亮化”成为管城新颜值。改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说起紫荆小区的过去,居住在这里多年的陈女士说,卫生没人管,路面坑坑洼洼,围墙破旧,小区也没有什么绿化。“现在,小区内软件硬件双提升,不仅干净舒适,邻里关系也和谐,住在这里踏实。”

坚持新城拓建、做大格局。探索形成“组团开发、片区带动,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成本分摊、捆绑运作,新老互动、力求平衡”的32字运作方针,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在南部新区,谋划了25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的拆迁改造。一次性启动近10平方公里的“六村联动”改造,建成区面积拓展至73.45平方公里,扩张速度五区领先。“现在许多外村的人会来到俺村,都是冲着俺村的环境,有的还会拍抖音发到网上。”如今慕名来到南曹街道张华楼村打卡的人越来越多,这让居住在这里30多年的常桂红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管城温度

新增学位3万多个,4.4万名群众喜迁新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管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进程中提升了“管城温度”。

坚持扩大投入。按照年均12.2%的增速,累计投入123.2亿元,回应群众的急忧盼难。突出就业优先,累计新增就业7.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攻坚美好教育,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名校托管,一举扭转管城教育洼地的不利局面;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2所,新增学位3万多个,中小学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

聚焦普惠医疗,狠抓卫生和疾控体系建设,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更加高效,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加成全面取消,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家,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

力保住有所居,十里铺等11个安置区全面竣工,4.4万名群众喜迁新居;4625套公共租赁住房建成投用,300套用于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开创全市先河,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点赞。

坚持兜底保障,区中心敬老院建成投用,新增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60个。

深化民族团结,扎实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创建,依法规范宗教事务,蝉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并受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

管城蓝图

谋篇“十四五” 奋进正当时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1月16日,管城区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管城发展的目标路径,概括为“一二三四六”。“一”即一个目标:以实现“古都新生”为总目标,擦亮“人文管城、魅力商都”城市名片。“二”即两个争先:在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战略机遇中奋勇争先。“三”即三大支撑:以商代王城遗址、金岱科创城、小李庄火车站三大核心板块建设为支撑,打造管城发展重要增长极。“四”即四大定位:加快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展示区、国家中心城市现代综合枢纽经济示范区、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转型样板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四条路径:文化立区、产业兴区、基础强区和生态靓区。“六”即六大提升: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实现综合实力、城区功能、文化实力、生态环境、民生福祉、治理效能等六个提升。

“重任在肩,我们责无旁贷;目标在前,我们义无反顾。”管城回族区委书记虎强表示,全区上下要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走好具有管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朝着“古都新生”的宏伟目标昂首阔步、奋勇前行,为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17127 2021-02-03 00:00:00 三 管城回族区 奋力谱写“人文管城、魅力商都”时代华章KeywordPh聚焦“中优、南动”功能布局 突出“古都新生”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