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惠济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北静”板块、推进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的关键阶段。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惠济区将在机遇与挑战之中准确把握、妥善应对,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便是决战的良好状态再起征程。 记者 蔺洋 2021年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一条主线 六个重心 打造城市建设品质高地 关键词 讲好黄河故事,坚持“两山”理念, 打造“三生”品质高地 惠济区将充分立足“十四五”时期国家、河南省、郑州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变化,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要求,高标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努力建设好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北静”板块,牢牢把握一条主线,聚焦六个战略重心,多措并举、重点突破,全面形成惠济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一条主线—— 讲好黄河故事,绘制沿黄高质量发展的惠济方案 惠济区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站位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乘势而上,在更大的区域格局中谋划辖区高质量发展的定位与使命,全力建设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六个战略重心—— 惠济区将不断探索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新模式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生态价值导向,将生态环境视为核心生产力,统筹处理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与“产城人景”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依托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构筑发展竞争力,围绕优质生态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撬动产业投资、提升民生福祉。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入发掘与传承历史文化,以文润城,文化兴城 发挥黄河文化、古汉文化、运河文化三大历史文化特色优势,围绕“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功能定位,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市内唯一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整合特色文化资源、树立知名文化品牌,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历史、现在与未来交相辉映的惠济文化景观体系。 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先,努力提升惠济幸福指数,增进民生福祉 持续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主动倾听民情民意,深入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全面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让全区人民有更多安全感、获得感。 以创新促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将创新视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源,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平台创新、创新人才引进以及要素组合效率提升,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创新能力更强、融合程度更深、经济效益更好、资源消耗更少的现代经济体系构建进程,推进重点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 把持续扩大内需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摆在同等位置 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经济良性循环,把扩大内需与优化供给联动,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强开放通道、提升开放平台,开拓国际区域范围内的合作,积极承接国内外目标产业转移,有机嵌入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新的全球循环体系。 抢抓区域发展机遇,打造“三生”品质高地 找准惠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加强城市智慧化、精细化、全周期管理,全面推动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生产、生活、生态”品质高地。 围绕完成年度目标 重点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1 以更强的担当 在落实国家黄河战略中走前头 遵循“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总要求,坚持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绿色发展,努力在高标准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上取得新突破。 探索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惠济模板。探索建立“三滩分治”治理机制。继续探索推进黄河刚性护岸工程。推进黄河滩区“清四乱”治理。 绘就沿黄生态保护惠济画卷,加快形成“水、滩、林、文化、产业”有机整合的城市沿河风貌,打造“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的沿黄生态廊道。 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围绕讲好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故事,积极融入黄河文化带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黄河流域国际旅游门户。 2 以更快的步伐 推进2个核心片区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产业支撑、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以大运河文化片区和荥泽古城片区2个核心板块规划建设。 大运河文化片区。完成核心板块、重点项目控规编制审批及片区控规编制。启动郑州惠枫外国语高中建设。统筹2025年花博会申办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标准设计标志性建筑“黄河之门”“运河博物馆”,打造沿黄文化旅游带的“会客厅”。 荥泽古城片区。积极推进荥阳故城文物保护规划修编。加快古荥西片区建设步伐和产业导入,使其成为惠济西部片区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引领带动城市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 3 以更足的干劲 稳定经济增长 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扩投资、促消费、优结构并举,切实稳定经济增长,筑牢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加快推进双桥花卉商务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省内首家吾悦广场对外营业、中国联合实业奥特莱斯项目签约入驻;启动苏宁智慧零售结算总部项目建设。 促进文旅创意产业提质增效。突出黄河运河并行特点,依托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滩地公园、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等资源,开发夜间休闲旅游项目,推出研学游、花海游、农耕体验游等精品路线,凸显惠济特色文旅IP;积极推进兴隆铺热电厂文创产业园建设;筹划举办国际潮创青年文化节,打造高水平的沿黄文创集聚区。 赋能高新科技产业。实施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5G规划。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消费。抓好总投资1218亿元的131个重点项目,确保全年投资238亿元以上。举办第二届“惠生活·共美好”惠济区黄河文化夜经济系列促消费活动。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4 以更严的治理 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突出施工工地、工业企业等重点领域管理。加快推进村庄、小区污水改造接入市政污水管道点位施工。强化水源地保护,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完成国土绿化新造林1000亩、森林抚育1100亩。开工建设东风渠生态景观绿化带。完成古树苑公园等公园游园升级改造。推进“月季满城”工程。新创建省级、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不少于6个。 加快推进生态水系建设。纵深推进“四水同治”,建设“美丽河湖”。构建“防洪除涝、水资源利用、生态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水网体系。 5 以更实的举措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人居环境先行、主体功能先行,落实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区品质全面提升。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全区域“多规合一”,推动大运河文化片区、古荥片区和花园口片区拉开框架,全力提升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 做强基础功能。推进区级投资道路41条,新增通车里程32.6公里,全力保障地铁7号线等项目建设;建成变电站4座,开工北郊220千伏电力线路二期工程。实现桥南水厂通水运行;确保绿环路、福利院路、金河路垃圾转运站,机扫车干湿垃圾综合处理站,区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建成投用。 提高城乡颜值。继续强力推进“城市双改”工作,“一环十横十纵”二期三期8条道路、区级自主改造9条道路改造任务;启动金杯路等2条道路大修。完成14条“断头路”打通工程任务。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进改造后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加快水电气暖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带。 做优城市管理。围绕“序化、洁化、亮化、绿化”目标,全力消除城市管理乱象。 6 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改革开放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好“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新增“一件事”服务事项33项,完成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建设;常态化开展“三送一强”“一联三帮”活动。 持续深化各项改革。深化完善“大城管”体系,结合城市大脑“一网统管”建设,深化城市管理改革。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力争新引进投资额10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2个以上,项目签约总额2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33亿元。 7 以更优的服务保障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1万人,培养与认证高技能人才4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快群众安置房建设,已批改造方案安置地块“应开尽开”。 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高标准推进35所中小学项目建设,实现24个校园食堂改扩建项目、10所小区配建幼儿园投入使用,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加快打造“全龄段”优质教育体系。 提升健康惠济建设水平。加快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改扩建、区人民医院荥泽院区等项目建设。支持布局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家庭养老床位。大力发展托幼服务。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建成惠济区全民健身中心;完成足球场、健身路径、健身驿站、多功能运动场、社区健身活动中心等建设任务;科学规划文化体育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文化体育服务圈。 8 以更新的理念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增强基层治理效能,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建成便民服务中心8个,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积极探索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路径,推进“5G+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城市智慧水平,强化数字治区,加快“城市大脑”建设,打造全市5G产业发展先行区和创新应用示范区。 9 以更高的站位 狠抓政府自身建设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永恒课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远景目标 展望2035,惠济区将与国家、河南省、郑州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完成“四城、两高地、一家园”建设任务。 生态惠济、文化惠济、幸福惠济、创新惠济、开放惠济、品质惠济特色更加鲜明,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经济总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快速增长,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高质量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取得突破,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文化和旅游深度发展讲好黄河故事,形成独树一帜的惠济文旅形象。 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品质得到根本提升,建成享誉中原的品质之城。 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创新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人民生活更美好,人的发展更全面,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回望过去,成绩扎实有力。 放眼明天,惠济信心满满。蓝图已经绘下,只需给一点时间,说短不长,5年,10年,15年,惠济将层层蜕变,成为黄河之畔人心向往的幸福城。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