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键词 遵循“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持续抓好黄河保护发展 【回顾2020】 实施沿黄生态廊道等重大生态项目30个。完成索河(桃贾路段)等美丽河道建设,森林覆盖率达35.4%。顺利创成国家园林城市。 【展望2021】 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聚焦“去风险、清乱象、强节水、优生态、美环境”,突出生态绿化主体工程,大尺度、宽纵深推进沿黄河、沿邙岭、沿路网生态建设,新增绿化1700亩,年度计划投资1.7亿元。 以“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为重点,统筹推进“三横十纵”道路、邙岭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打造集生态性、文化性、服务性于一体的观光带。 讲好黄河故事、奏响发展强音,扎实推进沿黄文物保护单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好“丰乐樱花节”“河阴石榴文化节”“象棋文化节”等黄河节会,形成一批具有黄河文化代表性的文旅产品。 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环境 【回顾2020】 实施“三山”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建成绿色矿山2家,生态修复率在89%以上。系统推进沿黄生态治理,启动邙岭生态修复项目。 【聚焦】 郑西美起来,荥阳南部优美,荥阳南部山区矿山企业能否做到绿色生产是关键点之一。数年前,由于矿山企业粗放式开采,荥阳南部山区经常是灰蒙蒙,当地群众流传“吃饭捂着碗,出门捂着脸,一年吃掉一块预制板”的顺口溜。 荥阳南部山区环境到底如何呢?近期,记者在荥阳南部山区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石材企业已关闭,原址已覆土种上树苗,青草吸收着阳光,它们与周边的绿色相映共成长,让荥阳绿色更浓厚。 记者注意到一个大型户外宣传牌,上书“更新观念,为美丽中国梦而奋斗;转型升级,为绿色矿山梦而拼搏”。这是荥阳南部山区生态修复的写照。 为统筹推进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荥阳抽调26个相关单位60余人成立由荥阳主要领导负责的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修复指挥部,指挥部下设7个专项工作组,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举措,建立工作制度,实行台账管理。荥阳主要领导定期到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修复现场进行督导把关,定期召开生态修复推进会,协调解决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指挥部每周二召开工作例会,对工作进行总结,对问题进行梳理,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涉及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研究、部署、协调、督办,带头推动工作落实。 在贾峪镇老邢村内的郑州鼎安建材有限公司原址上种有红叶石楠、侧柏等树苗。工作人员在为树苗浇水,他们是种植树苗的施工方,与矿山企业签订有覆绿协议,有监理公司对覆绿全过程监管,施工方每天用15吨的水车拉水4趟到工地,力争保质完成覆绿。 树木成长需要水,更需要有机土壤。覆绿是在覆土的基础上进行的。据了解,鼎安石材覆土2至8米厚,用土约6万立方米。 鼎安建材仅是荥阳南部矿山企业生态修复的一个典型。 为彻底解决南部矿山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问题,荥阳依据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省、郑州市有关方案,通过招标确定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南部矿山生态修复进行规划。 《荥阳南部矿山生态修复规划》按照“规划布局科学合理、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开发利用节约集约、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结构调整切实优化”的原则,统领矿山安全性地质环境恢复和生态综合治理工作,既符合矿区现状又兼顾未来区域发展,积极将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构建符合矿区发展的生态文明体系,推动区域高质量生态发展。 【展望2021】 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优化树种结构,提升生态功能,着力打造郑州西部生态屏障。全域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实施造林绿化4800亩、抚育林7000亩,干线公路及县乡通道绿化提升100亩,建设森林特色小镇2个、森林乡村15个。围绕增量、提质、升级,不断增加城市绿量,创成郑州市级以上园林单位6个,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公园游园6处。 加快构建 生态文明体系 【回顾2020】 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三污一净”专项行动,综合治理河道21公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覆盖率达85%,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 【展望2021】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坚决守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抓好“3+2”新能源车辆替代,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 严格工业企业绩效分级评价,大力压减低效产能,淘汰落后过剩产能,落实差异化用地用能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生态文明素养,最大限度凝聚生态环保合力。 本版图/文 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冯冠阳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