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欢欢喜喜 犇向春天 上一版3  4下一版
那时的年
登封市徐庄镇郑庄村 喜领分红款 开心过牛年
登封市大冶镇 情暖童心,圆梦新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那时的年
刘曙光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我小时候的冬天比现在的冬天冷得多,一入九天,天寒地冻,一场又一场地落雪,第一场雪尚未化尽,第二场雪就又来了。村里的土路上被黑色的冰覆盖,瓦房的屋檐上常挂着长长的冰凌橛子,灶房里的水缸上了冻也不稀奇。

寒尽春归,春节之时,春尚未归,但人心已暖,一切仿佛都热闹起来了。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就算过年了。

腊月二十三的下午,村上家家户户炕火烧馍,家境好些的人家还会买些糖瓜,买糖瓜说是祭祀老灶爷。

腊月二十四的日程就是“扫房子”,大搞家庭卫生。从灶房到茅房,从床底到墙壁,从院里到屋里,该扔的扔,该清理的清理,该扫的扫,该洗的洗,该抹的抹。我家虽然没有一件油漆的家具,碗是粗瓷碗,锅是小铁锅,也会被母亲拾掇得清爽干净。

腊月二十五是我们村上的大集会,这个会又叫“年会”,是一年中最后一个会,这天的会从一早上开始一直到昏天黑地。

腊月二十六,我和父亲开始劈柴火、“砸煤”(和煤)、拾花柴(棉花秆),以备蒸馍、煮肉、炸油豆腐、支锅炸“麻烫”(油条)之用。同时从这天开始,父亲开始写对子,不光给自己家写,也给村人写。裁纸,用糨糊接纸,开写。父亲写,我扯纸,鲜红的对子铺满院里和屋里,辞旧布新的气氛充溢着我们的农家小院。

腊月二十七,我们村上的年俗是“砍柏枝”和剃头理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要在这天理发。有点闲钱的上街上供销社理,理一个头两毛钱左右。老人剃光头,小孩子剃“茶壶盖”发型,中年人和年轻人有理偏分头的,也有理中分头的,大多理平头;女孩子和女人们基本不进供销社的理发店,都是用报纸套在脖子上相互剪头发。

“二十八,贴年花”。这一天主要是把所买的年画在屋内张贴,也有贴窗花的人家。年画多为新一年的日历,“样板戏”剧照,电影明星的时髦靓照……

腊月二十九,新年的脚步更近了,家家户户开始生大火蒸年馍。年馍的种类主要有“石苔”馍、红薯包馍、豆馅馍、枣花馍、羊蹄夹馍、杠子馍、油卷糕馍、糖包馍,富裕的人家还会蒸几笼肉包子。我家和许多家一样穷,春节蒸几个纯白面馍都很少见,大多是用白蜀黍面充白面,我十八岁之前的春节,家里从没蒸过肉包子。蒸年馍要从早蒸到晚,年馍的作用有四项:自家吃,待客吃,走亲戚,作供品。年馍一直吃、用到正月十五灯节前,灯节前夕又要开始蒸灯节的馍了。

大年三十,就是除夕了,这一天是过年中最耐人寻味的一天,多少年来在我的感觉中,大年三十比大年初一有味道。大年三十上午我家的主要任务有两项,贴对子和炸“麻烫”(油条)。所有的门都贴上鲜红的春联,大门口贴“出门见喜”,树上贴“树木兴旺”,庭院的屋墙上贴“春光满院”,水缸上贴“清水满缸”,棚上贴“百花满棚”,箱子上贴“衣服满箱”,灶王爷像两边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土地爷神龛处贴“土能生白玉,地可发黄金”,猪圈的矮墙上贴“槽头兴旺”,架子车上贴“平安出行”,家里所有的面罐都要贴菱形的“倒有”符,这个“倒有”二字又全部用“酉”字的草写符号写成,“倒有”即常倒常有之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18722 2021-02-09 00:00:00 二 那时的年KeywordPh刘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