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G03版:启航新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G03
“十三五”收官,高新区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收官,高新区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回顾过去5年,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抢抓国家自创区核心区获批和“西美”功能布局两大机遇,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加强改革创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记者 孙庆辉 高新时报 方宝岭

【创新驱动】

全社会研发投入达42.5亿元

5年来,高新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阔步前行。GDP增至515.2亿元,增长1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至137.8亿元,增长6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至67.4亿元,增长133%;企业数量增至45029家,增长276%,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123家,增长365%;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2103家,增长578%;全口径税收突破百亿、增至100.7亿元,增长44.9%;全口径财政收入增至139亿元,增长75.1%。

5年来,高新区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勇担高新区初心使命,创新资源持续集聚。全社会研发投入增至42.5亿元,增长2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至110.3亿元,增长82.5%;年专利申请量增至16284件,增长55.1%;年专利授权量增至10217件,增长179.1%;创新引领型龙头企业增至14家,增长250%;国家级研发机构增至26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7家,占全省的43.7%;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占全省的70%),增长52.3%;国家级孵化载体增至22家,增长267%;双创载体数量增至72家,增长324%。累计形成16家上市公司、75家新三板企业、542家四板企业、1家准独角兽企业、6家种子独角兽企业、28家瞪羚企业、74家潜在瞪羚企业、1123家高新技术企业、2103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和2816家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入指认证企业。

先后引进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苏州医工所,中科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产业创新研究院等12家新型研发机构。搭建了知识产权服务运营(中部)大数据平台、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全国总部)、国际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要素协同共享。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孵化培育模式,载体数量和孵化能力在全省高新区中名列前茅,在孵企业3730家,位居全国第五。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过万,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保持全市领先,万人有效发明专利全省领先。累计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河南省知识产权强企18家。

【行稳致远】

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中部六省领先

5年来,高新区坚定“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主攻方向,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坚持“院校机构+赛事展会+产业”发展模式,主动谋划并承办世界传感器大会、北斗应用大会、“郑创汇”国际创新大赛、“强网杯”全国网络安全挑战赛系列活动,积极参与中国开放创新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等大型活动。

签约落地紫光、创新科等118个产业项目,一批战略支撑型项目投工达产。主导产业更加聚焦。集聚传感器行业相关企业3011家,8家上市公司,拥有以汉威科技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和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技术和产品国内领先。

集聚包括360、奇安信、天融信、安恒、新华三、启明星辰、芯盾网安等业内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安全产业相关企业1232家。

三大通信运营商布局数据中心,大数据智联网产业初具规模;阿里、腾讯等一批知名企业云计算和大数据项目入驻;天健湖智联网产业园加快建设。

集聚天迈科技、威科姆等北斗应用技术产业头部企业及中小微企业760余家,获批“全国北斗应用技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超硬材料行业集聚关联企业1838家,国内磨料磨具行业唯一产学研一体化综合性研究机构郑州三磨所落户,多项超硬材料产品、专用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国内首创。

5年来,高新区坚定推进重大改革攻坚,实施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内生动力不断激发。顺利实施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通过“赋权、改制、考核、激励”四步联动,构建了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干部管理、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四个体系”,“两级两类四板块”的组织架构,实现了组织架构、人力配置、团队文化、干部活力的“四个优化”;系统重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建“三大体系、四个层级”国资运营管理体系和“1+3+N”国资运营架构。设立全市乃至全省第一个进驻社区不动产便民服务点,实现“交房即发证”;省内首个新型产业用地(M0)落地,有效破解新型产业发展用地瓶颈。

“金梧桐1+6+N”政策体系完成构建,先后推出“智能传感器十条”“网安十条”等15项创新型政策。瞪羚独角兽梯度培育双“十条”,获省科技厅的高度认可和采纳推广。

围绕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着力完善金融链条,在金融供给端、金融需求端、供需对接、政策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设立科技金融广场,参股设立国有产业引导子基金7只;构建“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帮助企业获得股债权融资约40亿元;打造“资本力量”品牌,将小而散的杂货铺转变为“大的专卖店+全的百货店”;出台科技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设立全省首家政策性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化解区内科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在全省7个国家级产业园区、中部六省国家级高新区中均排名首位,“四链一城”实施路径成效初显。

【环境优化】

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圆满完成

5年来,高新区坚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着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智美新城形象初显。建成区面积由42.86平方公里增长至65平方公里,累计550万平方米安置房交付使用、3.8万群众回迁。

实施市政道路项目144项,建设里程100.5公里,打通3条连接市区道路。新增园林绿化面积1401.05万平方米。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综合性公园13个,新建500平方米以上小游园87个,新建公厕206座。

万达广场、华强广场、高新万科广场、公园茂商圈相继落地。

“河湖长制”有序实施,水生态环境逐步提高。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圆满完成。土壤安全利用率达到双100%,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实现零增长。

5年来,高新区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建成中小学27所,新增学位2.4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1.8%,学前普惠性资源覆盖率不断提升。

医院床位数由140张增至1015张;建成多核多点的医疗服务体系,河南省中心医院高新区医院、河南省中医院西区医院开放服务,基本实现区域医疗服务全覆盖。

先后举办郑州(高新区)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等活动,圆满完成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协办工作。持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百日千万岗位网络招聘”等系列活动,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创业。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19796 2021-02-23 00:00:00 二 “十三五”收官,高新区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KeywordPh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