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6版:中牟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Z06
“窝棚部落”蝶变“四美乡村”
将草莓废苗变成宝 乡亲轻松挣外快
让甜赛枣泥的黄店红薯 走俏市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红薯大王”杨献增:
让甜赛枣泥的黄店红薯 走俏市场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2月24日上午,在中牟县黄店镇打车李村村民杨献增家的大棚里,红薯育苗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拉地沟、种母薯、平地,一派繁忙景象。“这一个棚里可以种5000个母薯,目前我一共有40个这样的大棚,每个棚里都有10多个工人在忙着红薯育苗工作。”杨献增卷着裤腿,鞋子和衣服上沾满泥土,正在大棚里和工人们一起埋母薯。

杨献增口中的“工人”,其实都是打车李村和附近庵陈、绰王、杓王等村的乡亲,他们年龄最大的有六七十岁,最年轻的也有40多岁了。“母薯育苗的工作比较轻快,干一天能挣百儿八十(元),这可比在家里歇着强。”一位年约六旬的大妈一边往土地里埋母薯一边笑着说:“我们从大年初二就开始干了,今天阴历十三,每个人都挣了千把块钱了。”

杨献增是黄店镇远近闻名的“红薯大王”,这几年从育红薯苗,到红薯收获季节做红薯粉条,已经把红薯相关产业做得小有规模。单说一个育苗季节,这40个育苗大棚就会给他带来大约20万元的收入,同时还能带动周边的闲散劳力在农闲季节有活干、有钱挣。打车李村50岁的李丙昌说:“育苗季我跟着献增兄弟,最少都能挣个四五千块钱,足不出村,活儿又不累,献增兄弟自己勤劳致富也带动了我们挣钱。”

中午11点半,工人下班回家吃饭休息。杨献增走出大棚,来到路边的一辆面包车边,打开车门指着里面堆着的一包包东西说:“这是今天早上从山东发回来的‘西瓜红’和‘龙九’品种红薯原种苗,我一大早赶到尉氏拉了回来。这种红薯苗是农科所培育出来的原种苗,优质高产,病虫害低。这次我买了9万棵育到大棚里,以便给乡亲们提供优质的红薯苗,为下季红薯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杨献增淳朴的脸上充满憧憬:“一人富不算富,我想带动乡里乡亲把黄店红薯产业给做起来,让更多人吃到香甜赛枣泥的黄店红薯,让更多人吃到滑嫩劲道的黄店特产手工红薯粉条和紫薯粉条。”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梁姗 文/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20662 2021-02-26 00:00:00 五 让甜赛枣泥的黄店红薯 走俏市场KeywordPh“红薯大王”杨献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