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NEWS
乡村振兴,而今迈步从头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乡村振兴,而今迈步从头越
——专访中牟县扶贫办主任乔松伟

2月24日深夜,一场暴雪突如其来,致使中牟县黄店镇打车李村“红薯大王”杨现增家的30多个大棚严重受损。雪停雨下,杨现增夫妻俩心急如焚。刚从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回来的乔松伟闻讯,一下车就冒雨赶到黄店镇,踩着泥泞走进杨现增的大棚区查看受灾情况,安慰和鼓励杨现增夫妻俩重拾信心。“群众生活的担子总是一头装着痛苦和不幸,一头载着幸福和希望。当他们靠着自己的顽强和不屈依然无法扛起重担保持平衡的时候,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政策和措施,在他们幸福和希望这一头增加了砝码,使他们能在生活之路上继续前行。”乔松伟深情地说。

2018年底,乔松伟临危受命,担任中牟县扶贫办主任,统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为了研究制定防贫工作长效机制,在2019年中牟县提前一年完成脱贫任务后,乔松伟主导在全省率先开发县级防贫预警监测系统,设立500万元“精准防贫保障金”,构建“线上预警、线下调查、会商研究、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的防贫监测帮扶机制。如今,全县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户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扶贫产业对贫困村实现全覆盖,防贫监测帮扶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9.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底的4882.87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14190元,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23万元。他把“心系百姓,为民脱贫”这句口号化成一份掷地有声的承诺,并用实际行动把这份承诺完美兑现。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梁姗 崔合林

通讯员 周艳丽 李小莉 文/图

做“水滴石穿”忠实践行者

“乔主任可随和,没一点儿干部架子,到地里,进家里,在街上,碰见乡亲就打招呼,嘘寒问暖拉家常,问生产、问生活、问吃住,对贫困群众知冷知热,可贴心。”在黄店镇武家村的乡亲眼里,乔松伟就像一位邻居大哥。

武家村一共有171户人家,人口700多人,常年以种植玉米、小麦、红薯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村民整体收入偏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2018年人均年收入才5000元左右。乔松伟到黄店镇调研期间,召集农委技术人员对该村土质进行检验分析,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号召鼓励村民种植大棚草莓和西瓜等经济作物,并由县农委免费给乡亲们提供技术指导,免去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开启扶贫产业后,一个一亩地的大棚年收入达到了四五万元,这可是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现在俺村由原来的十几个大棚增加到300多个!”武家村支部书记武松强难掩内心的激动。“乔主任又帮俺村修建了2000多米的田间道路,新增19眼机井,还绿化了村前村后,生产生活条件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目前,武家村被评为“中牟县文明村”和黄店镇“示范村”。“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乔松伟说,“让群众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激发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乡村振兴产业中。”

找准产业扶贫的“药方子”

狼城岗镇北堤村位于中牟县城东北28公里,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乔松伟到北堤村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发现狼城岗镇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但是后期因为水资源短缺等原因,已很少有人种植水稻,遂召集相关部门专家谋划农业产业项目,最终确定以北堤村为试点打造“特色种养游生态循环”项目(简称稻鳖混养项目)。

项目确定后,乔松伟几乎每到周末都要到狼城岗镇产业基地实地察看,数次邀请水产专家研究稻鳖混养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该项目实现销售额11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共计26万余元,增加村集体收入人均2.5万元。“一个项目发展好不叫真正好,必须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走共同富裕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乔松伟说。

一鼓作气,北堤村注册了“北堤村”“豫北堤村”“黄河稻香”3个商标。开发了“生态大米”“生态甲鱼”“苹果”“锦鲤”和“蜗牛”具有北堤特色的“五大宝”项目。“是乔主任帮我们找准了产业扶贫的‘药方子’,找对了稳定脱贫的新路子。”驻村干部梁庆周由衷地说。

记者在北堤村采访了解到,2019年北堤村实现了24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72岁的五保户刘兴林说:“乔主任来了以后,又打机井又修路,还带领人把俺家里拾掇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现在俺每月光五保金和养老金都能领千把块,看病还不用花钱。国家的扶贫政策太好了,俺一辈子也忘不了党的恩情。”

群众一天不脱贫,就一天不安心

脱贫攻坚不是儿戏,是共产党员的庄严使命和对人民的郑重承诺。从踏上扶贫道路的那一刻起,在乔松伟的作息时间表里就模糊掉了星期天、节假日甚至是上下班时间的概念。年逾七旬的父亲乔振喜说:“有一次,10多天没见着儿子了,实在是太想他,在河边钓鱼的时候便给他打了个电话,松伟刚好从附近村子里忙完,不一会儿他骑着个自行车到了我面前,我一看他那样脱口而出,‘你咋像个野人一样’。他当时胡子拉碴,头发也长了,穿个工作服,裤腿上和自行车上都是泥。”父亲说这话的时候满是心疼。乔松伟当时看出了老人的心思,笑着说:“爸,我工作在农村,服务对象是贫困群众,我得走进到他们的心里头啊!贫困群众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安心。”

作为一名老党员的父亲,怎能会不理解儿子的工作呢?每逢街坊邻居或者亲戚朋友家办事,乔松伟到不了场,亲戚朋友有误会,父亲总是极力解释,默默地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自己儿子的工作。“去年,他妈妈做手术,刚好他有个扶贫工作会议要开。我说松伟你就不能请个假吗?他说,这个会议特别重要不能请假啊。推着他妈妈去手术室的路上,他一遍一遍地看表,他妈妈刚进手术室,他就急急忙忙地走了。那一刻,我不知道有多难受……”说到这些,乔振喜眼里噙满泪花,“我始终没有埋怨松伟一句,因为我看到他走的时候一直在抹着眼泪,我知道他是党员干部,凡事他得向上级党委交代,得向父老乡亲交代,他得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街坊邻居和亲戚朋友又何尝不知道乔松伟是一个非常孝敬父母的人,只是为了这个大家他不得不舍下自己的小家。当乔松伟把“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证书拿到父亲面前的时候,父亲母亲喜极而泣。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载誉归来的乔松伟并不轻松,他向记者介绍说,乡村振兴工作已成为下一阶段“三农”工作中的“新重心”。要在“后脱贫”时期利用“摘帽不摘政策”的良好契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围绕“三农”工作的“新重心”开展工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乔松伟表示,要全面升级工作要求。由原来的集中调配各类资源,消除面上的“绝对贫困”,围绕中牟县“一环、两轴、三区、多点”的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向更广泛的范围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农村“新基建”工程,不断提升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均衡度。

“我们还要扩大工作对象的范围。由原来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困难群众向生活在农村以及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所有居民覆盖,统筹乡村发展全局,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组织人才等方面做出体制机制安排,分类推进乡村建设,分层统筹解决村民生计问题。2021年,中牟县计划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13个,树立乡村振兴样板。”乔松伟说,同时要调整工作机制与抓手。着眼“三农”问题全局,乡村振兴工作侧重整体谋划、区域协同、城乡统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我们要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乔松伟满怀豪情、意志坚定。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22539 2021-03-08 00:00:00 一 乡村振兴,而今迈步从头越KeywordPh——专访中牟县扶贫办主任乔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