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5版:新郑时报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事
观音寺镇:“党建+”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新郑市政法队伍 教育整顿第一次座谈会召开
新郑市公安局 召开教育整顿征求意见座谈会
新郑市282个行政村 全部聘请法律顾问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观音寺镇:“党建+”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近日,观音寺镇唐户村党支部组织文明志愿服务队成员、青年党员在全村开展卫生大扫除,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这是观音寺镇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观音寺镇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聚焦重点难点,精准发力、攻坚克难,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持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记者 杨宜锦 通讯员 赵小妹 文/图

“党建+人居环境”,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走进英李村,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徐徐铺展在眼前:一块块油菜花田流金溢彩,一排排柳树吐出新绿,一树树桃花肆意烂漫,环村步道蜿蜒伸展,游园里迎客亭古香古色,几处休闲锻炼设施错落有致,正是古韵深厚的农家田园风光。漫步乡间路,恍在画中游。巨变的乡村迷住了过往的眼睛,也勾起了人们的乡愁。

“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也要成为我们村的特色与亮色。”英李村党支部书记乔峰军介绍,将农村人居环境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组,明确各级职责,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有力有序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镇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庭院评比中取得优异名次。

“党建+精神文明”,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坚持把基层党建与精神文明结合起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注重党建与精神文明相融合,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塑造淳朴文明的良好村风助推乡村振兴,让文明传承擦亮党建底色。十里铺村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树立宣传典型,引导广大村民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开展“红苗计划”之“党史文化小萌主”,用画笔勾画建党意;楼李村开展“学党史国史、倡文明礼仪”文明实践主题日活动,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观念,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王行庄村成立首个农民合唱团,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通过歌声唱出全面小康新生活,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党建+产业”,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产业兴旺是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观音寺镇各个党支部凝心聚力,充分发挥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村干部、基层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农村党员、技术人才、致富能人参加农业知识培训和实地培训,建强致富带头人队伍,强化多元发展,拓宽“增收道”,积极探索实践“党支部+自主经营”模式,菜王村党支部成立郑州市冉农实业有限公司,一年销售肉驴160头,收入97万元,并流转了100亩土地用于种植构树,作为重要饲料来源改善驴肉肉质,拉长产业链条,直接增加养殖利润;挖掘“自然资源”模式,十里铺村党支部将26亩建设用地和14.57亩空院进行租赁,每年19.45万元;整合使用资金,发展“资金扶持型”集体经济,岳口村党支部积极争取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共187万余元,用于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收益26万余元;发挥“坐地生财”模式,英李村花费400万元购置8间门面房,年租金收入13.6万元;践行“以钱生钱”模式,潩水寨村投入新郑市鑫达精工机械厂资金,每年该企业返还红利10万元;打造“自创品牌”模式,唐户村成立集体经济公司,生产缔元牌纯净水和酒,年收入50万余元,展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风貌。

“党建+文化振兴”,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观音寺镇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以文化建设为推手,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文化教育功能,不断探索“党建+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加快推进新时代新农村发展进程。

邀请新郑市文化馆、新郑市文联、新郑市市志办、新郑市书法家协会到潩水寨、英李、十里铺等村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镇妇联组织开展“红色传承忆党史、巧手剪纸迎新春”活动,组织妇女儿童开展“做党建灯笼、猜党史灯谜、迎元宵佳节”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太清、十里铺、唐户、菜王、王行庄等村组织舞龙、舞狮、盘鼓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重视保护地方民俗文化,传承“非遗”项目,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25439 2021-03-19 00:00:00 五 观音寺镇:“党建+”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