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7版:新郑时报 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综合
新郑手艺人“编”出绞胎瓷
新郑市公安局治安大队 集中组织进高校开展防范诈骗宣传活动
新郑市举办“春游郑韩”文旅系列活动
狮舞龙腾颂盛世 乡村振兴促发展
新郑市城管局园林中心 抢抓时机掀起春季绿化热潮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瓷中君子”的重生
新郑手艺人“编”出绞胎瓷

本报讯 “你看这个瓷盘的花纹,就明白什么是绞胎瓷了。”3月11日,记者走进新郑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王云友的工作室,他拿出一个带有牡丹花纹的白色瓷盘告诉记者,绞胎瓷的奥秘就藏在花纹。

王云友展示绞胎瓷“表里如一”的牡丹花纹:“这盘子上的牡丹花,无论是从盘内看,还是从盘外看,纹饰都是一模一样。”王云友将盘子底部翻过来说,其他瓷器的纹饰仅在表面,而绞胎瓷的纹饰是“表里如一”的。

绞胎瓷起源于唐代,北宋时工艺达到顶峰,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不同的泥坯,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像“编花”一样绞在一起,因“表里如一”,人称“瓷中君子”。据王云友介绍,古代的极品绞胎瓷“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但这种价值极高的工艺,在北宋“靖康之变”后消失匿迹。当前,古代绞胎瓷名品,国内外仅存60余件,可谓稀世珍品。

“祖先都能做成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做?”2011年,在新郑一家陶瓷厂工作的王云友,在朋友那里接触到绞胎瓷后,萌生出恢复绞胎瓷技艺的想法。

但绞胎瓷制作工艺复杂,烧制成本高,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况且绞胎瓷沉寂了近900年,制作工艺难以寻觅。为了学习制瓷技艺,他多次到河北磁县、江西景德镇等地遍访名师。

在制作绞胎瓷的揉泥阶段,王云友已经“心中有花”。 为掌握绞胎瓷的制作技艺,王云友尝试了数百次。“选料、揉泥、编花、成型、修坯、打磨、上釉等几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不断试错。”王云友说,恢复一种制作工艺,就是从成百上千次失败中寻找一次“偶然”。经潜心钻研和无数次试验,王云友逐渐摸索出绞胎瓷各种纹饰的编织技法。如今,他已经能熟练制作出仿古纹、羽毛纹、菊花纹等30多种花纹。

“现在我主攻牡丹花纹。”王云友的手机里存了很多张牡丹花图片,都是他的临摹对象。“画画讲究‘胸有成竹’,绞胎瓷制作之前就要‘心中有花’。”

不同的编织技法,绞胎瓷所呈现的纹饰大不相同。王云友说,绞胎瓷制作技艺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对线条的控制,达到成品花纹的还原。每次制作之前,王云友常常盯着牡丹花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反复揣摩如何编织泥坯,才能让“心中的花”逼真呈现在绞胎瓷上。

“恢复绞胎瓷制作工艺只是第一步,我想把祖先留下来的传统工艺发掘出来,发扬光大。匠人就要发扬工匠精神,传承传统技艺,留下传世作品。”王云友说。

记者 杨宜锦 通讯员 沐风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25449 2021-03-19 00:00:00 五 新郑手艺人“编”出绞胎瓷KeywordPh“瓷中君子”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