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8版:新郑时报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X08
新郑首家小学花灯“工作坊”好热闹
尽心跑腿调纠纷 解决百姓“烦心事”
新郑八旬艺术家 向郑州美术馆捐赠作品
新郑这位“老顽童”放飞100米风筝
关爱山川河流 建设文明新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首家小学花灯“工作坊”好热闹

本报讯 近年来,随着非遗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受到越来越多孩子喜爱。当传统花灯进入小学课堂,与孩子们天马行空想法碰撞后,又会变成怎样呢?

3月22日,记者来到新郑市黄水路小学,在该校的几间花灯“工作坊”内,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花灯,他们或几人一组,或独自剪裁,忙得不亦乐乎。

环顾“工作坊”内,天花板和桌子上摆满了造型各异的花灯,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不同材料的花灯,代表了我们这些年不断尝试的一个历程。”在黄水路小学教学26年的美术教师代艳卫,亲历了花灯课程“从无到有”的变迁。代艳卫告诉记者,仅材料的选择这一项,她们从2017年开始,就先后尝试过卡纸、铁丝、塑料、竹篾等,但在实践中因不易操作和安全问题先后放弃,最终在去年选定用竹筷和热熔枪相结合的方式,才放心让孩子们大胆创作。

据了解,黄水路小学在2017年本着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在国画、儿童画等众多备选项中,确定花灯制作作为特色美术课程,也成为新郑市首家开设花灯课程的小学。由于没有现成教育经验可借鉴,“花灯”课程的开设既是“原创”,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校领导支持下,代艳卫等6名美术老师成立工作组,奔赴开封,寻访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汴梁灯笼传承人“拜师学艺”。在将花灯制作传统“那一套”学到手后,代艳卫她们又想着如何通过创新,加入时尚的元素,让孩子们对制作花灯产生兴趣。经过一番查资料、论证、研判课程后,老师们将国画、书法、布艺、木艺等元素加入其中,引导孩子们用花灯“玩出新天地”。

如今,花灯制作作为该校的普及课程,每个年级每学期都定期开课。“花灯”作为一个元素,还融入了学生们的各门课程中,比如语文课上会赏析关于花灯的文章;数学课教孩子们测量、搭建花灯立体模型;科学课上,把制动或者灯光装置融入花灯……通过孩子们不断地摸索、实践,一个个声光电结合的花灯作品,让老师和家长们惊喜不断。

随着花灯制作课程的深入开展,各种奖项和赞誉也随之而来,但代艳卫很清醒,对于今后的发展也有自己的思考:“希望在课程设置上更加系统规范,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传统文化,通过融入更多的现代科技元素,让花灯照亮更多孩子的笑脸。”

记者 杨宜锦

通讯员 刘佳美 高尚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27150 2021-03-26 00:00:00 五 新郑首家小学花灯“工作坊”好热闹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