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4版:登封时报 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D04
办学校 入组织 干革命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办学校 入组织 干革命
登封第一个党组织负责人毛海澜的革命故事
杜帅武 图

毛海澜(1917-1946),登封徐庄(原马峪川)孔楼村人。他幼年入乡村私塾读书。1931年考入登封师范学校,是马峪川第一个师范生。

爱国办学

1935年,毛海澜在县立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决心自力更生创办学校,以教育救中国,灌输革命思想,种下革命火种。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在乡绅孙秋芳等人协助下,1936年春,终于在马峪川孙桥地藏堂内建立起第一所初级小学,毛海澜任校长。孙桥小学的建立,使偏僻落后的马峪川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原来封闭的马峪川窗子打开了,通过学文化、学知识,人们知道了外界的新鲜事物,吸收了许多先进思想。同年,共产党员胡景涛经孙秋芳介绍,从新郑县来到孙桥小学,以教书为名,宣传马列主义和抗日救国的伟大意义。后经胡景涛介绍,毛海澜、王维龙、王维宣、孙秋芳等加入共产党,并成立了登封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毛海澜任党组织负责人,这是登封最早建立的党组织。

孙桥小学是徐庄历史上第一所新学校,也是地下党传播进步思想和进行革命斗争的阵地。由于进步思想的影响,上学的儿童越来越多,学校越办越大,为适应学校发展,毛海澜将学校迁到二仙庙,并于1939年成立县立中心小学,毛海澜仍为校长。他以教学为掩护进行共产党地下活动,不仅推动了本地区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而且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马峪川培养人才起了重要作用。

地下斗争

1939年2月,中国共产党登封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建立了马峪川党支部,毛海澜任支部书记。他发展了一批党员,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领导群众坚持不懈进行革命斗争。

1941年夏,毛海澜接到中共洛阳地委指示:要毛海澜和唐秉谦等地下党员负责通知并组织人员召开会议,选好地点,尽量保密。毛海澜把地点确定在孔楼村的北山根柏树林里,并规定:凡来参会人员,不走村不进家,绕道而行,特别提出意志不坚定者不让参加。

那天,参加会议的有毛海澜、陈天佑、郑梦标、徐天知(叶西华)、王维龙、王维宣、唐秉谦等。洛阳地委特派王桂五负责传达省委指示的十六字方针:“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王桂五指出:现在革命处于低潮。共产党的方针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进行合法斗争。中午,毛海澜从家里用瓦罐送来小米汤和馒头,所以这次会议也叫作“罐饭会议”。会议之后,毛海澜按照省委指示隐蔽下来,坚持地下斗争。

1943年2月,根据叛徒袁玉然提供的名单,毛海澜等14名共产党员被登封国民党政府抓捕,然后被送往西安劳动营。在监狱中,毛海澜受尽了苦难和折磨,但他宁死不屈。1944年,在党组织的多方营救下,毛海澜等从西安劳动营回到家乡。

投入战斗

1944年9月,皮定均、徐子荣等率领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进驻豫西,打开了马峪川、禹县、临汝一带的抗日局面。毛海澜找到组织后,当即参加了八路军。

1945年春的一个晚上,王保庄农会来人报告,禹县汉奸席子猷率领300多伪军,乘八路军外出作战之际,从摘星楼山顶窜到王保庄四处烧房子、牵牛马、抢财物。危急关头,毛海澜、唐秉谦、李磨在杨树林商量后,决定三人去阻击敌人。他们各带一条步枪,从杨林出发,摸黑顺着秋子沟爬到沟顶埋伏起来。这时敌人正在王保庄点房子,火光冲天,人声嘈杂,混乱一片。毛海澜等三人看到敌人已窜到李顺家门前乱吼乱叫,他们的三支步枪立即开枪射击。几分钟后,敌人被打跑了,战场上暂时沉寂下来。凌晨三四点钟时,敌人开始从王保庄向北翻过蜂王笼,向山上侵犯,迫击炮、机枪同时轰击、扫射,毛海澜三人一直坚持到天亮,发现敌人向北转移后,他们才撤回杨林村。

为了把敌人彻底消灭,保护群众免受其害,毛海澜和李磨让唐秉谦向上级请求援兵。唐秉谦走到大潭沟时,恰逢独立团团长金传华率领一个连赶来增援。队伍来到杨林,敌人听到八路军来了,未经战斗便狼狈逃窜。毛海澜等奋不顾身、英勇追击,夺回许多被敌人抢走的牛、羊等财物。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进入燃烧的房屋中救人搬东西。毛海澜三人冒着生命危险打击敌人、保护群众,他们的英雄行为受到了部队领导的表扬和群众的高度赞誉。

1945年,日本投降后,毛海澜随八路军南下。1946年6月,中原突围前夕,部队精简人员,他与白坪的郭云在返回途中被敌人抓住,不幸遇难,年仅29岁。

摘自《嵩岳党史纵横》中共登封市委党史研究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29691 2021-04-08 00:00:00 四 办学校 入组织 干革命KeywordPh登封第一个党组织负责人毛海澜的革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