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3版:“豫”见黄河文化月 “郑”是人间四2/2021-04/13/A03/20210413A03_brief.jpg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昨日下午,第十五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开讲。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建党百年与文化自信”纵论古今,追寻华夏文明的源头,探索华夏文明的轨迹。 郑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静 曹婷 见习记者 刘地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张兆本: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以《从国际歌讲起——铭记党的历史,不忘初心使命》为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张兆本从国际歌的由来,鸦片战争、戊戌维新到共产党宣言的产生等,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缘起。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张兆本表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5000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奠定了非常良好的文化基础,我们的文化充满自信。要把优秀文化传承、发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今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已经有100年,我们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是三次飞跃,我们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他说,无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我们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就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中国的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论坛上,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深入解说了仰韶文化发现100年来的重大发现和现实意义。 “1921年,我们发现了仰韶。近几年我们在郑州巩义双槐树发现了仰韶晚期一个最宏大的城池——双槐树遗址。从仰韶到双槐树,对黄河岸边这些伟大的文化,我们把它的脉络梳理得越来越清。从一个小村庄到一个大城池,这样一个文化面貌的核心内涵,犹如画卷般一步步被考古学家打开。”孙英民娓娓道来,让大家在穿越历史时空的诗情画意中领略中华5000年文明延绵不断,加深了对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的了解。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唯一一个几千年延续不断的文明,就是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为什么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永远地创新发展,这是和它的文化基因分不开的。”孙英民感慨地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