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它指的是晋代左思的《三都赋》写成后,在洛阳许多人竞相传写,引起纸价上涨。你知道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人是怎么传阅好文章的吗?月底展出的四川博物院镇馆之宝广政残石经上有答案。 石经,指的是中国古代刻于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经籍和佛道经典。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只刊刻了七部儒家石经,分别是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孟蜀石经、嘉祐石经、(宋高宗)御书石经、乾隆石经。孟蜀石经是这些石经当中字数最多、刊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种。 孟蜀石经通称“广政石经”。五代十国时蜀后主(孟昶)广政年间(公元938~965年),在被后世誉为“宰相出版家”的宰相毋昭裔的倡议下,后蜀开始刊刻儒家经籍,到了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才最后完成。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萍 四川博物院供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