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K06版:经开时报 城事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讯 走在经开区滨河新城的街道上,这里的道路格外平整,路面少有凹凸不平的窨井盖,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在蔚蓝天空映衬下勾勒出美丽的天际线,完全看不到“空中蜘蛛网”。 这里的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管线被全部集中在地下综合管廊中。通过借助数字化技术,这条负责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动脉”正在健康平稳地运行着,工作人员可以远程无死角监控,出现问题随时解决,再也不用担心大雨内涝、管线泄漏、路面坍塌等突发状况。 据了解,经开区智慧管廊规划总长度17公里,投资2.7亿元,是全省首条智慧化地下综合管廊。该系统引入机器人智慧巡检、智慧线、GIS+三维模型、视频监控、气体检测、智能控制终端等国内外领先技术,对管廊本体、入廊管线、机电设备、有害气体等内容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图上看、平台管、地下查”。 经开区地下综合智慧管廊的创建,是城市地下设施建设的创新实践,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建设,目的正是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手段,打破诸多机制屏障,最终促进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 记者 王赛华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