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2
不断赋予中越全面战略合作新的时代内涵
加强协调,维护好双方共同利益
19部门联手狠打 非法社会组织“鱼目混珠”
■聚焦疫情防控
带头维护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秩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9部门联手狠打 非法社会组织“鱼目混珠”
早幼教、养老健康等领域成非法活动重灾区

新华社电 5月21日,民政部等19部门在京召开社会组织联合执法机制暨资金监管机制会议。会议指出,今年3月20日以来,有关部门已依法排查非法社会组织线索48批286个,关停非法社会组织网站2批20家,曝光4批43个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公布3批230个地方民政部门依法取缔的非法社会组织。记者调查发现,非法社会组织行骗诈财套路多变,公众稍有不慎就可能中招。

近期民政部联合多个部门对非法社会组织进行密集打击整治。“中国国学院大学”“中国保健营养理事会”“中国红色文化学会”“全民悦读全国阅读会联盟”等一批欺骗性较强的“国字头”非法社会组织被依法取缔。

记者调查发现,非法社会组织蒙蔽公众行骗诈财通常有这样几类套路。

扯大旗、戴高帽。截至目前,2021年民政部已公布4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其中,绝大多数冠以“中国”“中华”“全国”“亚洲”“国际”称号,如“中国党史研究会”“中华诵读联合会”“亚洲语言艺术家协会”“国际华人艺术协会”等。

蹭热点、实敛财。记者从上海市民政局了解到,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早幼教公社”盯上早幼教市场火热,通过举办“全国托育(早教)十大模范标兵”等10个荣誉奖项评选大肆敛财。

记者发现,近年来,养老、健康等领域都是非法社会组织活跃的“重灾区”,打着“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名义的不明组织数量也有所增多。

装“官”样、打官腔。记者发现,不少非法社会组织都以“协会”“基金会”等传统社会组织名称自诩,忽悠公众。

仿机构、傍机构。记者注意到,“高仿名称”是非法社会组织的惯用伎俩。有一些非法社会组织照搬合法组织的官网内容,加大了公众辨别难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40010 2021-05-25 00:00:00 二 19部门联手狠打 非法社会组织“鱼目混珠”KeywordPh早幼教、养老健康等领域成非法活动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