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同年代的人,经历过不同的六一儿童节。您知道50年前的儿童节是怎么过的吗?让我们一起跟着市民王怀民走进他的童年,聆听他小时候“儿童节”的故事。王怀民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现在已经开始在商场给孙子挑选节日礼物。郑报全媒体记者 汪永森 通讯员 王保喜 文/图 吃龙虾糖、饺子 捧读少儿期刊《向阳花》创刊号 “说起儿童节,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71年的那个儿童节,虽然过去50年了,那单纯美好的快乐,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意犹未尽。”王怀民脸上洋溢着幸福,那时候的儿童节是除了过年以外最隆重的节日,却也是妈妈最忙碌的时候。 在他的印象中,妈妈提前几天去百货大楼扯来布料,亲手给他缝制夏季的衣服;她还到红卫东路(现东太康路)糖业烟酒商店,买回一大堆火车牌龙虾糖和8分钱一包的香草饼干,因为这些都是他最爱吃的零食;还用平时舍不得吃的白面,给他包一顿香喷喷的饺子。 “1971年六一儿童节那天,本土最早的少儿期刊《向阳花》创刊号横空出世,在儿童读物匮乏的年代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母亲为了培养我的学习兴趣,专门跑到郑州市新华书店中二七路(现德化街)门市部,花6分钱给我买来一本。”王怀民兴奋地回忆着孩提时光。 “平时很节俭的爸爸,那一天也很慷慨,给了我几角钱,让我去买我最爱吃的冰糕。当时,郑州最有名气的冰糕是火车牌的,奶油的售五分钱一只,普通的售三分钱一只。虽然冰糕价格不贵,但由于家里太穷了,一般只有在生日、节假日的时候爸爸妈妈才允许买。” 人民公园滑滑梯看猴子 和小伙伴玩了整整一下午 王怀民的爸爸是一名木工师傅,那天爸爸特意给他做了一把木头手枪,他把手枪别在腰间可神气了,和小伙伴在巷子里疯跑着玩捉特务的游戏。“当时一点也不觉得累,只知道很兴奋、惬意、舒爽,玩得不亦乐乎。” 那天下午,王怀民约上同院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到人民公园去玩耍。 他们到儿童乐园坐水泥大象滑梯、荡秋千,到金鱼廊看金鱼,参观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到人民公园的动物园看猴子,在少年伞塔下观看跳伞表演,到莲花池边“摔三角”(用烟盒纸叠的三角,当时小朋友最爱玩的游戏),蹲在草地上看蚂蚁搬家,静静地坐在水泥凳子上看湖面上的波光、船影…… 整整一个下午,他们玩得简单而有趣,直到天黑才回到家里。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