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5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5
稻别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稻别
“从此以后,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昨日举行
各地人士送别这位可敬的老人 新华社发

新华社电 5月24日,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人们来到这里,与袁隆平告别。

上午10时,“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铭德厅开始。

铭德厅门口,挽联写着:功著神州音容宛在,名垂青史恩泽长存。

哀乐低回。袁隆平躺在鲜花翠柏中,面容安详。阳光透过天花板的玻璃洒落在他身上。他穿着红蓝格子衬衫和深蓝色西装外套,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衣服。袁隆平的遗孀邓则一袭黑衣,坐在轮椅上。她的头微微侧着,没有朝着遗体的方向,右手紧紧握住左手,放在大腿上。她的左手戴着一枚戒指。

10时15分,铭德厅内开始默哀。

吴俊穿着一件衬衣,站在默哀人群中,衬衣是袁隆平送给他的礼物。这位“80后”是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也是袁隆平的弟子。袁隆平的助理辛业芸,眼圈泛红,始终沉默地看着邓则的方向,面露担忧。

人们面朝遗体,从右至左绕灵一周,与邓则等家属握手,一些人缓缓说出“多保重”。邓则反复说着“谢谢”。

不久后,孩子们推着轮椅,陪着邓则来到遗体正前方。邓则突然站起身来,快步走到袁隆平遗体前,跪在地上,埋头哭泣。

铭德厅外,长沙明阳山仿佛被人潮淹没。拥挤的人群中,许多人看不清面容,一眼望去,只能见到一朵朵明黄和雪白的菊花——人们把手中的鲜花举过头顶。70岁的农民周秀英和家人来到这里。“知道他走了,一定要来送送他,我们种田的,对他有感情。”她抹着眼泪说。江苏的母女张秀华、王宇辰,结束深圳的旅程专程赶来。“90后”王宇辰说:“我想和妈妈一起,来向袁爷爷道别。”

前往殡仪馆的柏油路被人群挤满。

许多人前往摆放袁隆平遗像的明阳厅。人山人海,却格外静默。一名身穿白衣的中年妇女半跪在遗像前,放下一碗青豌豆。这是袁隆平生前爱吃的菜。她哽咽着说:“您要记得好好吃啊。”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武说:“袁老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袁老一直相信,我们会把杂交水稻事业好好干下去。我想,他是放心的。”

这一天,长沙气温23℃。科研工作者说,这是适宜杂交水稻生长的温度。

外交部:

袁隆平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4日说,中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他将永远为人们所缅怀和铭记。连日来,联合国官方微博、粮农组织总干事、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等发文缅怀袁隆平院士,海外媒体和网友也以多种方式表达追思,感谢他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众作出的杰出贡献。

赵立坚说,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与袁隆平院士的艰苦努力密不可分。

赵立坚说,袁隆平院士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毕生奋斗的梦想就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让所有人不挨饿。中国创造了粮食自给的人间奇迹,也有意愿、有能力继续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袁爷爷留下的这粒种子,我们如何传承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院士,用一生诠释着这句话。

重温袁隆平院士一生的不朽成就,激励我们接力前行。

自1976年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以来,我国水稻亩产大幅度提升,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还在亚洲、美洲、非洲的众多国家和地区大面积种植,为消除世界饥饿与贫困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杂交稻研究和应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杂交稻主要在中国,年应用面积为2.2亿至2.5亿亩。经过广大农业工作者的努力,创制了一大批育种材料,育成了一大批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新品种。

目前,我国杂交稻研究技术路线成熟,从事研究的科研人员数量众多,仅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里的科学家就有100多位。

“有人说我是洞庭湖的老麻雀,但我更愿意做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在讲述自己的杂交水稻梦时,袁隆平院士的话语让人难忘。

为了造福更多人,一粒种子的事业正在加速推进。

杂交稻今后如何发展?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要继续追求高产,通过现代育种技术,挖掘高光效育种材料,不断释放品种潜力;另一方面注重品质改善,更加注重稻米适口性,满足人们新需求。

“袁爷爷,我会好好吃饭”……社交媒体上,很多网友如此留言。

粒粒皆辛苦,珍惜每一粒粮食,或许正是每一个普通人,向立志让人们“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的袁爷爷,表达的最真挚的敬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40053 2021-05-25 00:00:00 二 稻别KeywordPh“从此以后,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昨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