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V08版:巩义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V08
弘扬黄河文化:相约巩义 遇见豫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弘扬黄河文化:相约巩义 遇见豫商

处在黄河之畔的巩义市“南依嵩岳,北临黄河,东瞻河南省会郑州,西望九朝古都洛阳”,地理位置优越,文化璀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康百万庄园就坐落于巩义市。通过解读康家文化,不难发现,其文化是与黄河文化一脉相承的。 记者 李晓霞 巩义时报 吴瑞霞 通讯员 侯发山 文/图

背依邙山,面临洛水 被称为风水宝地

从前的巩义(原巩县),流传着一首歌谣,“河里行的康家船,岸上种的康家田,路上跑的康家马,栈房里借的康家钱”。康百万家族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富裕十三代400余年。

康百万庄园背后的邙山山脉起自河南省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北的广武山,长达100多公里。门前的洛河发源自陕西省蓝田县境内,流经洛南、卢氏、洛阳,于巩义境内注入黄河。当年的康家就抓住了门前的洛河之便,大河行船,做起漕运生意,使康家的生意从门前洛河发展到黄河,进而走向全国,从而盛极一时。

康家的崛起和兴盛 与黄河有 千丝万缕的关系

康家先祖是在明朝初期洪武年间把家安到巩义市康店镇洛河岸边的,为解决温饱,康家先祖在洛河边开了一家小饭馆,也就是后来的“康家店”。

到了康氏第六代传人康绍敬时期,他走入仕途,担任管理地方水陆交通、盐业和税务方面的官职。尤其是到了清朝时期,清廷镇压白莲教,康家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长达10年与棉花、布匹有关的军需品订单,在那之前康家还垄断了陕西的布市。同时,康家又靠造船业发财、靠土地致富。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小小的“康家店”变成了一座占地240余亩、包含19部分的庞大庄园,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于一体,足不出户便可满足一切所需的庄园。

康家十二世庄园主康大勇文武兼备,具有雄才大略,他对弃仕从商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独特的见识,紧抓清康熙皇帝重视漕运的契机,大力发展漕运,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仕不经商”的观念,利用门前河洛之便,把生意从洛河走向黄河进而走向全国,开启了康家盛极一时的新局面。兴盛时期,康家的船最多时达3000多艘,最大的船载重量可达20万斤。他们利用黄河之便利,把粮食、棉花、布匹等生意做到东南沿海,甚至日本、菲律宾。

黄河成就了“康百万”

在今天看来,黄河的确是一条有智慧的河流,正是因为她不拘小节,能够包容,才最终流到大海。也有人说,没有黄河,也就没有康家的兴盛。当年康家靠漕运起家、兴家,到发家,经营盐业、粮食、棉花、布匹等。

历史上,每逢黄河泛滥时,康家多代都积极参与救灾。如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十三年(1843年),开封和中牟两次黄河决口,康家第十四世掌门人康应魁出资修筑被冲毁的大堤,设立粥棚,救助灾民,这便是现存康百万庄园“涛平庶安”匾额的来历。此举为康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生意做得更加顺风顺水。同样,太平军起义时,清政府为防止太平军北上,封锁黄河等水路,禁止船只活动,进而焚船、凿船,对康家的衰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今天的洛水碧波荡漾,水草繁茂,垂柳依依,一派祥和景象,让人很难和昔日船来船往、白帆点点相联系。然而,洛水的辽阔深邃确实是存在过的,康家的兴衰也是和洛河分不开的。

康家文化中蕴含诚信理念

“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康家文化中有为富当仁、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清光绪年间,山东省连续发生水灾旱灾,损失巨大,康建壁将山东临沂、日照、济南地区的商业收入巨额捐给负责救灾的赈灾局。灾情结束后,山东省为其挂匾“德泽齐鲁”,表彰康建壁的恩惠泽被山东大地。康应魁75岁生日那天,酒过三巡之后,当众一把火烧掉了族人和乡亲欠债的账目,众人磕头直呼“大善人”。

康家文化中有爱国爱民的可贵品质。如清嘉庆元年(1796年),鄂陕川三省交界发生白莲教起义,社会发生动乱,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康应魁主动联系官府,承担了参战清军10年的军需供应。再如康家第十八世康庭煜(又名康子昭),1921年参军,在陕西督军刘镇华的警备司令部当副官。1929年春,家乡遭遇大的旱灾,他除了捐款外,还到东北辽宁、黑龙江等地,协商迁移灾民三次共计600多户。1942年夏天闻听河南战乱,便毅然辞职返乡,自费筹建军需交际站,解决过往军队军需,减少对当地老百姓的骚扰。日本人侵占东三省后,他积极宣传抗日,募捐支援抗日联军。

康家文化中同样有我们传统中尊老爱幼的家风,这在康百万庄园的众多实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主宅区拜月桌前右边的石刻:一个中年男人推着独轮车,车上坐着一位老太太,老太太怀里抱着一个婴儿。男人的后边跟着一个中年妇女,背着一根拐杖。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景象被工匠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心生感动和温暖。

康家文化与黄河文化一脉相承

漫步在康百万庄园,可说是步步皆有所悟、所获。“厚农资商农商皆是本,重信守义信义全在人。审时度势诚信至上商之本,化智为利化利入义贾之本。”是庄园栈房区会客厅的对联,从这两副对联可以看出,康家是非常重视信用遵守道义的。康家诚实守信的经营之道,就是将经商所得的合法利益融入民族和国家大义中的义利观。

康氏家族的文化是豫商文化的缩影,其文化是黄河文化的一部分,换言之,是从黄河文化中汲取营养成分,进而形成了康氏家族的文化。总之,解读康百万家族的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其文化是与黄河文化一脉相承的,是黄河文化的具体解读或者说阐释。而黄河文化又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所以说,弘扬豫商文化,就是弘扬河洛文化,就是弘扬黄河文化,就是弘扬中华文化。

豫商精神正以另一种方式苏醒

许多人都说,参观康百万庄园后,难忘的不仅有那张十几个工匠耗时几年才完工的顶子床,还感受到了河洛文化、豫商文化、留余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清同治年间进士牛瑄所题的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留余匾,让他们明白了,留余就是留有余地,是一辈子都要奉行的人生哲学,是修身、教子、营商的准则。

庄园入口,游人如织,时光静好。成群的鸽子在房檐、天空、老戏台前穿梭。有孩子嬉戏,大人们则在一旁拿了手机,拍下了一个个美丽的瞬间。康百万庄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注定是妙不可言的,发生在那里的故事也多,每一天都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徜徉其中,一不小心就会和惊喜撞个满怀。

在文旅相融的今天,和谐巩义已向四面八方伸出了友善之手,“三宜”美丽新城正凯歌高奏。巩义,这颗黄河之畔的明珠随着黄河文化的深度挖掘必将光芒四射。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40941 2021-05-27 00:00:00 四 弘扬黄河文化:相约巩义 遇见豫商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