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6版:风鹏郑举 上一版3  4下一版
T06
务实笃行创佳绩 凝心聚力再扬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城市六象·希望之城
务实笃行创佳绩 凝心聚力再扬帆
郑东新区龙子湖公园景美如画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拥有3600余年历史的古城郑州,如今百业兴旺,综合实力越发强劲,焕发出勃勃生机,在1200万追梦人心中筑起了无限希望。

2021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现场发布《国际城市旅游投资报告》,郑州位列国内十大旅游投资热点城市;郑州位列十大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的国内旅游城市;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发榜,郑州位居十四;郑州入围2020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位居第19……郑州,正在用她的无限魅力,以如椽的彩笔,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画卷。

郑州,一座厚重之城,一座活力之城,一座幸福之城,一座希望之城,无论身处城市的哪个角落,都能领略到她的独特之美,感受到她的包容与友善。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一年,郑州市牢记嘱托谋出彩,奋勇争先再起航,一座充满无限希望和魅力的城市款款而来。

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文 丁友明/图

城市美誉度持续提升

倾尽心力促发展,奋勇争先硕果累。

过去一年来,郑州认真落实中部地区崛起和国家黄河战略,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坚定扛起“三个在”和“龙头高高扬起来”职责使命,紧扣“控、保、稳、进、抬、扛”总要求,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企稳向好态势巩固拓展,社会大局保持总体稳定。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形成了经济迅速恢复、稳中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国际乒联总决赛等一大批国内外重大节赛成功举办;荣获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等称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八连冠”,成为长江以北唯一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殊荣的省会以上城市。过去一年取得的硕果,标志着郑州的影响力、带动力和美誉度的持续提升。

新旧动能转换提速,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236.7亿元、增长27.8%。新建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3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70家,增长42%,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861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00亿元、增长5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2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工业投资增长20.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2.6%。新增“接链”企业2837家,“上云企业”达到3.2万家。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我市设立了20亿元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总投资846.7亿元的79个新基建重点项目开建,5G基站实现市区、县城全覆盖,城市大脑一、二期建成投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14个领域118个应用场景上线运行,我市成为全国场景应用最多的数字化运营城市。

城市发展提质增效

过去一年来,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城市空间结构持续优化,确立了“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城市功能新布局,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32个核心板块开发,加快城市有机更新。

郑太高铁、郑州机场至郑州南站城际铁路建成运营,郑州机场三期开工,上街机场至襄阳、阜阳、南阳短途航线开通;新国道107、省道312中牟段通车;四环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高架主线通车,下穿二七广场隧道工程开建;轨道交通三期全面开工,3号线一期、4号线开通;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9万个、夜间限时泊位10.9万个……郑州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去年,“一环十横十纵”城市道路改造试验段及一期工程全面完工,整治提升老旧小区1374个,打造美丽街区28个,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99.4%,建成公园、微公园、小游园400个,新增绿地2813万平方米。城市“序化、洁化、绿化、亮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城市环境的显著变化。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2110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占比90%;1756项“一次不用跑”、占比80%。依托政务服务网、“郑好办”上线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事项544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最长61个工作日、最短30个工作日办结。

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去年,我市大力实施为民造福10条,民生支出128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5%。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万人,累计减免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119亿元,惠及企业1.55万家99.7万人。新增公办幼儿园241所、公办学位占比55.9%,普惠率81.85%;市区新投用中小学校30所、开工34所。组建县域医共体7个,县域医疗中心全覆盖,县域就诊率90.7%;全面开展按病种收付费改革,104个病种费用平均降低12%。

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292.7万元、价格临时补贴6922.8万元,为6.89万名低保、特困及低收入对象和4.36万名优抚救助对象发放消费券5625万元。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美术馆新馆、大剧院开放运营,新建遗址生态文化公园20处、各类博物馆30家。住房保障能力稳步增强,棚户区住房改造基本建成11.8万套,公租房实物分配7848套,网签安置房13.2万套,建成青年人才公寓5078套。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41228 2021-05-28 00:00:00 五 务实笃行创佳绩 凝心聚力再扬帆KeywordPh■城市六象·希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