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段时间以来,西大街街道将为民办实事从“指尖”落到群众“心尖”上,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群众办实事暖“民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方便,街道全新打造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并引进专业养老机构运营管理,通过设置“健康小屋”“老年餐厅”“康乐室”等功能室,为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中医保健、养老托幼等10余项服务。同时建立智慧养老平台,准确对老年人各项指标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异常告知、实时监测、紧急救助等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为群众办实事增“信心”。街道打造商代王城遗址核心板块风貌协同区,有机融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胡同文化等元素,深挖街区底蕴,发掘以“王氏肥儿丸”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特色,并通过联合志钧瓷坊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及“国韵潮声”文创自持品牌,通过“器、技、艺、憩”四个维度,力求建成集非遗造物、传统手艺、国学文化、生活美学等体验于一身的精品文化街区,为群众提供品味非遗盛宴、享受文化魅力的消费新热点。
为群众办实事守“初心”。通过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打造开放式、亲民化、科技化服务模式。建设平等街数字孪生社区,将三维可视化模型和现实社区中的“人房事物情”等一一对应,以数字赋能社区党建、便民、安全、养老、出行和文旅六大场景,为社区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通过建立帮办、代办、首问负责等机制,帮助群众办理多种业务,实现“零距离”便民服务。梳理汇总群众意见建议2000余条,聚焦停车难、出行难等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引进第三方物业管理,实现路院治理一体化,坚守为民服务“初心不改”。
记者 柴琳琳 通讯员 胡婧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