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04版:惠济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H04
■编者按
把最深的感恩和关爱送给他们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关爱疫苗接种医护人员
把最深的感恩和关爱送给他们

本报讯 为科学高效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早日构建免疫屏障,惠济区创新接种格局。设立52个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其中固定新冠疫苗接种点17个、流动接种点35个。设置接种台107个(固定接种台78个,流动接种台29个)、流动接种车1台。为扩充接种队伍,共开展6批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接种人员367人、组建25组60人的医疗保障组,并且要求每个接种点现场必须有镇办副科级干部、有警力、有安保、有志愿者、有医疗保障人员、有必备的急救设备及药品,确保接种安全。

自惠济区接到新冠疫苗接种任务至2021年6月15日,共为辖区居民接种新冠疫苗第一剂次254186人,第二剂次81954人。

尤其是5月6日开展全民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来,惠济区367名医务人员进入紧张而忙碌的疫苗接种工作状态,单日最大接种量24337剂次。这一个个数字背后是惠济区的统筹部署,大力宣传,以及志愿者和群众的全力配合,更离不开可爱又可敬的医护人员的默默坚守和辛苦付出。

为了全民新冠疫苗接种,惠济区举全区之力,各部门协作配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共同为全区居民构筑起安全免疫屏障。

在这个过程中,不时闪动着让人为之触动的一幕幕。

记者 蔺洋 通讯员 杨丽萍 文/图

镜头一

24小时在岗,他是接种点的“CPU”

6月5日深夜2点,在新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免科主任黄林川正在认真查看出货单、运输记录表、运输全过程温度监测记录和加盖疫苗生产企业印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证件齐全,检查无误后,签收,把疫苗立即入库建账放在了早已准备好的冰箱。他并没有休息,又像往常一样检查了接种设备是否准备齐全。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6点30分,黄林川出现在了新城海港城接种点,测试设备是否完好,对照一下人员是否配备齐全,还有哪些是没有考虑到的。这时,门前已经陆陆续续有人在排队了。8点钟,接种点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黄主任,这个我解释不了,你帮忙给大爷解释一下吧。”“黄主任,这个人的信息录不上去,您看怎么处理?”“黄主任,这几个人是武汉的,他们来打第二针,但之前的信息调不出来,这怎么办?”黄林川成了接种点的“CPU”,一条条指令发过来,他一条条处理,给出让医护人员放心、群众满意的处理结果。

黄林川是惠济区这次接种任务的核心人物。新城街道新冠疫苗接种点固定点及6个流动点的接种流程的合理布局,接种信息系统安装测试保证网络畅通,人员的分配等,他24小时在岗,只要接到电话、微信群通知,他立马跳上运输车。一天休息两三个小时是他在接种期间的工作常态。

“我不辛苦,我们的医护人员真的是辛苦。人多时,他们除了中午轮流吃盒饭的时间能站起来活动一次,其他时间尽可能的不离岗位。为了给群众尽快接种,他们减少如厕时间,一天几乎都不喝水。”黄林川说,“如果说什么支撑着我,那就是责任,党和领导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我们一定要努力完成任务。”

镜头二

几小时纸上耐心交流换来竖起的大拇指

6月13日,正是端午节期间,在新城海港城流动接种点,医护人员正在有序地进行询问接种禁忌、信息登记、疫苗接种等流水线接种工作。

这时,在询问登记处来了几个特殊的市民,他们用手比画着表达他们的诉求,工作人员立即把他们请到了绿色通道,并找来专人接待。原来这几位市民是聋哑人,工作人员随即找来笔和纸,让他们把意愿写出来,通过几个小时的沟通,在保证他们接种没有疑问,知情同意,熟悉接种流程后才放心接种,他们对着现场的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只见穿着红马甲、拿着小喇叭的新城路街道办事处志愿者孙瑞华一边维持秩序、一边解答群众的各种提问,“今天到的是北京科兴疫苗。”“这位大姐,拿好您的排队序号卡,背面有预登记二维码,排队的时候可以用手机先扫码登记,不会的您问我。”“这位大爷,您可以走这边的老年人绿色通道,我带您过去登记。”由于接种居民比较多,等待时间长点,有时会有情绪。志愿者孙瑞华就得耐心解释安慰,经常是维持现场秩序十多个小时下来,腿肿、胳膊酸、嗓子疼,但是都不敢坐一下。她说:“怕坐下来,就站不起来了。”

镜头三 一天消毒400次的手 拿什么都疼

6月12日,端午节假日,在新城路社区服务中心接种点,“今天节假日,来接种人不多,提前下班了,你来接我吧。”下午4点多,吴云给她的丈夫打电话。“今天这么早,好,我马上去。”得到回话的吴云,在整理着接种后的工作。到家已经将近6点了。

“把鞋脱了,别在沙发上睡,到床上休息。”丈夫叮嘱着吴云。

吴云到了夜里1点钟醒了,可以说是被饿醒的,为了让群众尽快地接种回家过节,她们一组人都是随便吃了几口中午饭,就继续干活。这是接种以来吴云睡得最长的一次。

“我的手最多一天消毒将近400次,接种一个市民,就要消毒一次,一天下来手都退皮了,拿什么都疼,回家睡前将手涂上一层厚厚的凡士林,套上手套,给手做一个保养,第二天我嫩嫩的小手就又回来了。”吴云半开玩笑地说,戴着医用手套没手感打针慢,直接上手接种速度就快很多。“那么多人等着,着急呀。”

防疫科吴云是接种台质控员,时时督导着接种人员规范操作,疫苗扫码,接种后的信息报送,资料整理,下班回家往往都已是深夜。

“嗓子冒烟”的健康问询组、“眼睛看瞎”的信息录入组、“打针腰扭手腕疼”的接种组、“细致入微心操碎”的质控组、“巡视脚疼”的医疗保障组被医护人员自黑称为“接种五护法”。

像黄林川、吴云这样的医护人员在惠济区的各个接种点比比皆是,准点下班对于他们来说变得遥不可及,连续十几个小时的接种工作成为常态,即使累得腰酸背痛、口干舌燥、眼睛酸痛、腿脚水肿,他们都一直秉着为市民负责的态度,坚持询问到位、严谨登记、紧密观察、严格质控,保证高质量完成接种工作,为群众提供安心的健康保障。这就是参与疫苗接种医护人员的真实写照。

除了医护工作者,闪动在疫苗接种点的“红马甲”,还有基层党员干部,他们为接种群众解决问题,尽心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全力为疫苗接种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坚守,用真心、爱心、细心、耐心守护一方平安健康。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45738 2021-06-18 00:00:00 五 把最深的感恩和关爱送给他们KeywordPh关爱疫苗接种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