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百年风华 精神感召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7
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 无私奉献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 无私奉献
社会各界人士来到红旗渠山碑下感受红旗渠精神
社会各界人士红旗渠纪念馆感受红旗渠精神

抬头是壁立千仞的悬崖,俯首是深达百米的峡谷,太行山东麓,一条流动的“天河”盘旋山腰,这就是被称为“世界奇迹”的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10万河南林县儿女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壮志,历时10个春秋,在危峰兀立的太行山上修建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的苦难历史,将磨砺千年的民族精神化为有形的“人工天河”,腾跃于太行山的层峦叠嶂间,奔流至今。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战龙/文 徐宗福/图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

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铁锤钢钎的交响,开山炮的轰隆,一锤、一铲、一双手创造出来的红旗渠精神,是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

——面对“光岭秃山头,十年九不收,穷人日夜愁”的悲惨生活境况,林县人民立下愚公移山志,全党动手,全民动员,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在10年的修渠过程中,林县干部群众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建渠”的方针,坚持“不能等、不能靠、不能伸手向上要”,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坚信“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奏响了“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的生动赞歌。

——开挖不到4个月,就遇到了大麻烦,悬崖山石松动,造成人员伤亡,有人提议暂停修渠。以任羊成为首的凌空除险队站了出来,腰系麻绳,手拿铁钩,吊挂山腰凌空除险。“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10万个像任羊成一样的开山者,削平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双手刨出的太行山石,可以修一条高3米、宽2米的“长城”,连接哈尔滨和广州。林县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畏困难艰苦创业的深刻内涵。

——林县县委班子成员彼此信任、互相支持、主动揽责,给了林县人民最安全的依靠;林县上下一盘棋,15个公社不分彼此、人员互助、资源共享、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当时的林县,无论是工地一线,还是后方的机关、厂矿、医院、乡村,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可能变成了现实,生动再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奇迹。

——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工作标准比群众高,口粮标准比群众低”的自觉,不搞任何特权,对广大群众是极大的激励。修建拦河大坝的时候,党员干部冲在截流的最前线,在激流中筑起了坚实的人墙。为了排除险情,外乡来的大学生技术员吴祖太永远倒在了塌方的王家庄隧洞中,年仅27岁。10年间,共有81位优秀儿女为红旗渠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年龄最小的仅17岁,涌现出杨贵、任羊成、李贵、李改云、吴祖太等一大批模范人物。

红旗渠精神已成

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璀璨的篇章

时光流逝,精神不朽。

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林县儿女继“战太行”之后,谱写出了“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崭新篇章,持续为红旗渠精神增添鲜活的时代内涵。

历经时间的淬炼和升华,红旗渠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璀璨的篇章,镌刻在每一块太行山石上,融入每一滴红旗渠水中。像一面旗帜,插在了每个人心中的太行之巅,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激励亿万中华儿女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

人们都说,红旗渠里流淌的是精神,这条精神之河,永远奔腾不息。

在红旗渠,可以回望中国的过去;

在红旗渠,可以眺望中国的未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48934 2021-07-01 00:00:00 四 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 无私奉献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