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郑能量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
郑州抗癌“共享厨房”感动千万网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抗癌“共享厨房”感动千万网友
爱心助力,外卖小哥帮网友送来米、面、油……厨房开办人:还得继续干,一旦我们不干了,他们到哪儿吃饭呢?
外卖员送来网友捐的爱心物品
繁忙的“共享厨房”

7月6日上午,有媒体在微博上传郑州张广兵与他的抗癌“共享厨房”的故事视频,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同城榜。视频浏览量激增至上百万,各路留言近千条。下午3点多,张广兵的手机一直在响,好多媒体在加他的微信,和他沟通采访、做直播、拍视频。关注的人多了,有好多人留言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那些困难的家庭。3个小时,来了五六个外卖员,帮网友送来米、面、油、挂面,还有公司说要提供一批灶具。

张广兵激动地发了朋友圈:“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郑州抗癌共享厨房一定要坚持下去。”

下面有这样一条评论:“真的温暖了很多人,我妈妈从发现癌症到现在5年了,见证了你的善举,一时行善容易,一直坚持很难,为你的一直坚持感动。” 郑报全媒体记者 刘地 文/图

“一旦我们不干了,他们到哪儿吃饭呢?”

郑州纬五路与东明路交叉口,靠近省人民医院、省胸科医院、省肿瘤医院,临街,这样的店面很稀缺,张广兵找了很久。一年租金15万,电费1.5元一度,水费8元一吨。

患者家属来这里做饭,米面油、挂面、各种调料,包括葱花、姜末都是免费的,常年的白米粥与八宝粥,夏天的绿豆汤也不要钱。炒个菜5元,炖汤10元,最近炖汤变成了8元。来这里的人最常做的面条也是5元。3个人一锅面条,买点菜,打两个鸡蛋,用店里的免费挂面,一顿连10元钱都花不到。

“共享厨房”的3名合伙人今年初做了个盘点,结余1000多元,3人都笑了。

几个月前,张广兵结婚了,租的房子。“虽然说目前的资金只够3个月的,但是3个月过了,还得继续干啊。我从来没想过不干这个。”张广兵说。

他回忆说,每次资金周转不过来,要么找亲戚朋友和同学借一点,要么再开一张信用卡,倒腾资金。反正,总是能过来的。

“这些年,虽然没落下什么钱,但胜在我开心,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张广兵的笑和地铁上出门游玩的学生一样,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曾经有个女的,30多岁,得了宫颈癌,来到我这儿的时候两天没有吃饭了,和丈夫吵了架,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她在这里免费吃了3天饭,后来再也没来。”张广兵回忆着,“像这样的人太多了。一旦我们不干了,他们到哪儿吃饭呢?”

“在这儿,稀饭免费,我才能喝上稀饭”

一名病友的事,张广兵一再推荐给记者。她是今年48岁的焦曾。“我连一块钱一碗的稀饭都没有喝过。每一块钱都是俺孩子的救命钱。在这儿,稀饭免费,我才能喝上稀饭。”焦曾面对镜头,伤心难以自抑。

2020年5月24日,焦曾的丈夫贾学成确诊食道癌。7月24日,贾学成做了手术,后经两次化疗,目前病情已经好转。11月11日,所有治疗结束,夫妻二人回了老家驻马店。村里给两人办理了低保。手术和化疗费用大约报销了80%,个人承担了一二十万元。

2021年1月14日,焦曾的儿子贾博勋在省肿瘤医院确诊为白血病,目前正在接受化疗。一边化疗,一边他还在等待着移植仓。幸运的是,贾博勋的妹妹和他匹配成功,筹够钱,排到号,他也就有救了。贾博勋是T细胞淋巴瘤转移后造成的白血病,发现较晚。刚确诊的时候,贾博勋闹过一段时间,怕花了钱又没治好。

焦曾是个好人,身边的人都乐意帮她。丈夫生病,儿子生病,亲戚借给一部分钱。村里镇里还组织给她捐了款。街坊邻居知道后给她凑了不少钱。儿子正在读的河南工程学院也组织捐了款。女儿自爸爸生病后,就没再跟家里要过钱,连打3份工。

“村里、亲戚、邻居、医院、‘共享厨房’都在拉着我们一起往前走,一定会好起来的。”焦曾这么劝不愿接受治疗的儿子。

7月6日下午快6点时,焦曾带了一把茴香来到“共享厨房”,做了茴香炒鸡蛋,打了两份稀饭,还炒了一个青菜。走的时候,她没给钱。

“中间有几个月她没来,想着已经好了。后来,还没到过年她又来了。太困难了,能帮一点是一点吧。”张广兵说。

在这个“共享厨房”,柴米油盐都是免费的,鼓励与关心也是免费的。

不忘初心,“共享厨房”6年没涨过价

张广兵,今年29岁,是个90后。2014年,他从河南机电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大约半年后,张广兵的父亲因心脏病住进了河南省胸科医院。外面卖的饭既贵,父亲又吃不惯。张广兵这才有了开个厨房的想法。

父亲出院后,张广兵一边照顾父亲,一边辞去实习工作,并用实习期的工资和向亲戚朋友借的钱共2万多元,在康复社区便民店找了个门面,开起了“大厨房”。

干了不久,张广兵兜里的钱就见底了。母亲看这生意事儿多还不赚钱,特别抵触。父母靠着家里的土地过生活,好不容易培养儿子大学毕业,正是儿子赚钱回报家庭的时候,却干了这么一件不挣钱的事儿。张广兵理解母亲,总是笑笑听着母亲吵他。

做妈的,总是心软又善良。张广兵时常跟她聊起店里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她也渐渐理解了儿子。“这事儿,是善事,我儿子是在做好事!”

哪个当母亲的愿意看到儿子受苦。母亲也开始来店里搭把手,洗洗涮涮,整理整理灶具,打扫打扫卫生。

一年前,康复社区便民店拆迁,几经周折,张广兵才找到现在这个店面,租金一年15万元。由于厨房一直没涨价,张广兵承受不起,找了两位朋友合伙干起了现在的店,一位是70后王战胜,一位是80后魏兴江。之前,他们和张广兵在同一个市场干同样的“共享厨房”。

3个家庭的辛苦

换来千万个家庭相拥相伴

看起来,“共享厨房”是这3个大男人合伙搞起来的,事实上,是3个大家庭在撑着。

有的病人自己来做饭,身体又不好,只能找张广兵他们帮忙,洗菜、切菜、做菜。有些人不会用电磁炉,需要现教。做完菜的锅很多人放那就走了,也不刷。地上经常有掉落的塑料袋、菜叶和不小心撒下的汤汁,需要清理。还需要有人算账收钱。20多个电磁炉同时运行,通常需要五六个人在店里看顾。人力成本那么高,自然是请不起人的,只能是家庭成员齐上阵。

7月6日下午晚餐高峰期,3个合伙人都在。王战胜的母亲67岁了还在厨房里帮忙刷锅。王战胜的妻子为了家庭能多一份收入,在厨房前的菜店打打零工。他的父亲在旁边社区里做清洁。

魏兴江的妻子是个热心肠,站在厨房门口负责算账,每看到一个人没有打稀饭都会提醒:“稀饭是免费的,可以打份带回去喝。”有些客人喜形于色,连忙道谢,转头回去打稀饭。也有客人说:“吃不了了,不打了,不浪费。”径直走出店,说着谢谢。

厨房门口贴了一张纸,是张广兵写的一些话——

“出门在外,求医看病,肯定会遇到困难。只要您轻声告诉我们,抗癌共享厨房足以让您和您的家人果腹。吃完别客气,直接走。另外,我们依然每天坚持早晚两次免费送粥,不定时还有礼品相赠。只希望您能早日康复,以后日子平安幸福。——抗癌共享厨房宣”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50187 2021-07-08 00:00:00 四 郑州抗癌“共享厨房”感动千万网友KeywordPh爱心助力,外卖小哥帮网友送来米、面、油……厨房开办人:还得继续干,一旦我们不干了,他们到哪儿吃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