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中牟时报 防汛救灾进行时·救援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牟时报
老年公寓收留近千受灾群众 安置点响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老年公寓收留近千受灾群众 安置点响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群众在公寓餐厅有序排队就餐
东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中锋到安置点看望群众
社区医生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
社区组织群众观看抗洪救灾纪录片
锦源老年公寓小广场上,村民聚在一起聊天
几名老年人入住公寓后打扑克娱乐

“我婆婆97岁,双目失明,我娘93岁,偏瘫不会动。我们一家人没地方去呀!多亏老年公寓收留了我们!”7月26日,在中牟县锦源老年公寓小广场上,韩寺镇大洪村校花妮和小孟庄村校秋叶、荣庄村李莲芬等几个人坐在轮椅上聊天。提起这次的暴雨,大家感慨万千!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邢小玲 文/图

求助 从一个电话开始

由于连降暴雨,贾鲁河出现险情,7月20日,中牟县防汛指挥部发布紧急通告,要求沿线居民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

“刘总,我家人能不能去咱们那儿躲几天?” 20日下午3点,中牟县锦源老年公寓职工南南给公寓董事长刘老皮打来求救电话。“可以!你的亲戚朋友邻居,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来!”放下电话,刘老皮马上召集员工进行安排。“今晚我们要准备大干一夜了。大家马上在朋友圈转发,让没处去的灾民来我们这儿。先把我们最好的房间安排。”

支部书记邢利明守在公寓门口负责接待,后勤部赵新柱、李云祥负责引导,护理部李俊英负责入住……大家用对讲机互传信息,无缝对接,确保受灾群众顺利入住。

风急雨骤,群众闻讯蜂拥而至。韩寺镇大洪村民胡彦红带着娘家、婆家12口人来了,边庄村朱秋荣带着一家老少9口人也来了……20日19点40分,第一批韩寺镇边庄村的20多人到了。23点,2号楼12个豪华房间住满,接收60余人。21日凌晨4点,综合楼3楼住满,接收70余人。8点早饭时间,已经收留了200多人。

现场 争分夺秒48小时

入住群众越来越多,公寓内各种物资开始告急,压力骤增。“来我们这儿的都是十里八村的老乡,我们有条件接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接收,不能拒绝任何一个人!”看到从各个岗位传来的消息,刘老皮打电话、发微信紧急订购物资,与各方人员联系,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21日凌晨4点,公寓餐饮部开始协调食材、准备早餐,尽最大能力给群众提供更好的饭菜。“早上我们吃了牛奶、鸡蛋,还有炒菜。”入住公寓的村民校花妮说,婆婆眼睛看不见,身体也不好,早餐盛了一碗番茄炒鸡蛋喂给她吃。

中午,锦源公寓的群众达到400人,午饭吃了三轮。21点,群众已经有960余人。“晚饭吃了7轮,面条都用完了。离家近的工作人员还把部分群众带回自己家吃饭。”公寓工作人员李俊英说,“晚上11点,100多平方米的党建室里住了140多人。我们开始查房,床垫、褥子先让老人和小孩使用,大家都很理解和配合。”

救援 奏响温暖的乐章

得知锦源公寓的消息后,东风路街道第一时间协调社区、医院、食药、公安、巡防等部门进行帮助,并在锦源公寓成立临时党支部,由党工委副书记董二伟具体负责,对公寓内食品安全、卫生防疫、后勤保障、治安维护等实行专班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心理疏导等暖心活动,全方位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公寓有什么需求,在群内说一声,董二伟立即回应、进行安排。文博路社区工作人员刘宁一直驻守,对接公寓和街道,24小时做好服务。随后,中牟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了,慈善人士、爱心企业来了,志愿者来了……有人等待援助,有人伸出援手。正是这样的守望相助,写就了东风路人风雨共担的爱与希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7月22日21点,东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中锋、办事处主任郭岚玉到安置点看望群众。78岁的王大妈带头高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赢得阵阵掌声。

22日,武汉稻盛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运来了4车物资和一辆流动餐车、老皮凉皮店老板中午和晚上各送来了两车烧饼和饼夹菜、潘安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也都送来了救援物资……群众的就餐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一股股暖流、一份份爱心在这里汇聚,成为风雨中最温暖的风景。

在灾难面前,人们看到了在每一面党旗飘扬的地方,在每一个党徽闪耀的肩上,在每一个普通人的心里,都写满了善良、担当、无畏和坚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56142 2021-07-30 00:00:00 五 老年公寓收留近千受灾群众 安置点响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