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银川实干担当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A12-13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银川实干担当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湖泊水系相通、公园绿地环拥
在志辉源石酒庄,一杯杯红酒正待宾客品尝
村民在进行网络直播销售枸杞等特产
酒庄葡萄种植基地,农民在采收葡萄
闽宁镇新镇区

平地起高楼,戈壁滩上建绿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殷切嘱托,银川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充满着实干担当的力量与自信:20余年坚持不懈,以拼搏实干把闽宁镇从寸草不生的“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用举世瞩目的闽宁实践证明了脱贫攻坚精神的伟大力量;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以实干创新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加工“三新产业”,持续加大葡萄酒品牌化发展,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底座”……

今天,“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已成为银川一个闪耀着光辉的标签。站在“十四五”的起跑线上,银川瞄准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城市国际化和生态园林化的“一高三化”目标任务,以实干拼搏的姿态,向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示范市的大潮奋勇前进。

银川晚报供稿

1997年的春天,“闽宁村”在一片干沙滩上开启了崛起之路。

25载春秋,“干沙滩”变成“金沙滩”,脱贫攻坚精神的闽宁实践已在塞上江南处处生花、遍地锦绣,茫茫戈壁上谱写出东西扶贫协作的中国智慧。

■“干沙滩”变“金沙滩”

闽宁镇:脱贫攻坚精神的光辉实践

东西协作 赤贫走向小康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第一次来到宁夏,奏响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序曲,也拉开了中国脱贫攻坚征程的大幕。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最初8000多人的闽宁村发展成6.6万人的闽宁镇,昔日的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粒跑的“干沙滩”,变成了现在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一个朝气蓬勃的“塞上江南”小镇正在兴起。全镇移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2020年的14961元,增长近29倍。从赤贫走向全面小康,移民群众过上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闽宁镇视察调研,深有感触地说: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依然遥响在贺兰山下。25年来,闽宁两省区按照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五项机制,推进闽宁协作向着纵深化方向发展,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新成果,打造了东西扶贫协作的示范镇。25年来,闽宁镇得到了福建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的支持,先后引进13家闽籍企业落户。宁闽合发双孢菇工厂化栽培基地、闽宁镇会议中心、永辉超市、富贵兰纺织园等东西扶贫协作创举,正全速推进闽宁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也由过去相对单一的扶贫协作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合作转变,合作双方由过去福建与宁夏协作,逐渐拓展延伸到了宁夏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之间的协作。如今,闽宁协作模式在全区孵化出110多个闽宁协作示范村、20多个闽宁协作移民新村、320个易地搬迁安置区。

山海携手 闽宁情深

在过去的25载春秋,无数扶贫干部呕心沥血、舍身为民,无数福建援宁群体背井离乡、奉献他乡。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携手福建援宁群体才创下了东西对口扶贫协作的光辉伟业。

电视剧《山海情》中张树成书记的原型,是永宁县原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闽宁镇党委书记李双成。2004年,时任永宁县县委副书记的李双成同志主动请缨兼任闽宁镇党委书记。上任后他很快解决了影响当地发展和稳定的14件历史遗留问题,正是因为有一批像李双成这样“拼命三郎”似的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撑着,才能带领移民群众挺过难关。2004年12月10日,年仅51岁的李双成主持完闽宁镇换届选举,在返回县城的路上,发生了车祸,失去宝贵的生命。

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队的成员张延能曾两赴宁夏,早已把宁夏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2018年张延能二赴宁夏,到任第一天就谋划着考察调研、走访入户。他一双泥腿走遍移民村的乡间小道,用一个月时间走遍了6个行政村、122户贫困户。为了改善移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张延能像上了发条一样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闽宁镇卫生院的门诊大楼里,农村污水治理的建设工地上,建档立卡贫困户“EP”量化管理工程的工作推广中,印刷包装产业的协调引进里……到处都有张延能的足迹和身影,时时都有挂职干部与闽宁镇干部并肩作战、风雨同舟的山海深情。

据统计,25年来,先后有20个帮扶单位、30余名援宁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10余家企业参与闽宁镇帮扶建设,福建高校科技专家组累计培养本地技术骨干近千名,带动超过1500户农户脱贫致富。

闽宁经验拓宽致富路

在脱贫攻坚的康庄大道上,闽宁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稳步探索出支部管理、脱贫致富、党建共建三种“闽宁经验”。

如今,闽宁镇依托“红色网格”分类管理党员,形成了支部管理的好经验。81岁的刘万江是闽宁镇原隆村里的老党员。2014年,刘万江一家6口从固原市隆德县奠安乡闫庙村移民到闽宁镇原隆村。在闫庙村当了30年村支书,终于等到了乡亲们搬出大山的一天,刘万江作为一名老党员主动挨家挨户作动员,鼓动乡亲们一起移民到闽宁镇。年龄大了退居二线,闲不住的刘万江成了村里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截至今年6月10日,闽宁镇共有正式党员663人,预备党员17人。这些党员被派驻在网格里形成“红色网格”,成了脱贫致富、社会治理肱骨力量,为闽宁镇移民筑起了乡村法治建设的铜墙铁壁。

从宁夏立兰酒庄有限公司一名普通零工成长为酿造车间主管,移民刘莉一边学技术一边奔小康,并且在2019年实现了她的党员梦。依托葡萄产业,闽宁镇强化利益联结,形成了脱贫致富好经验。在“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下,闽宁镇完成了扶贫开发从“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以自治区葡萄酒局入驻为契机,前三年稳步实行土地流转,让农民变农工,走进酒庄共致富。以土地作价入股,村民与企业共同合作经营酒庄,成了酒庄股东,全面巩固和提升了脱贫致富共同体的新模式。

今天的闽宁镇,已经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光伏产业、劳务产业、旅游产业齐发的产业格局。截至2020年底,闽宁镇6个行政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脱贫退出建档立卡1633户7046人,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超过600万元。

■“三新产业”齐发力

银川经开区跃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作为全区开发时间最早、发展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经开区,银川经开区狠抓招商,做实项目,做强产业,大力发展“三新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从最初的7.7亿元,到2020年的370亿元,激增48倍,成为银川市当之无愧的工业主阵地,跃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2003年,全国掀起招商引资的热潮,银川经开区首当其冲成立了招商局,并积极争取到隆基股份落地银川,投产生产单晶硅光伏系列产品,发展至今,投资金额已超过200亿元,并拥有覆盖光伏材料的全产业链。

为打开发展新格局,银川经开区牢牢抓住龙头概念,对标“一高三化”发展要求,以龙头集聚带动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紧盯建设全国重要光伏材料生产基地目标,全力推进20余个光伏配套项目和盾源聚芯半导体材料等项目建设;紧盯建设西北新能源示范基地目标,全力推进隆基5GW电池及组件等项目建设……逐步实现了经济发展“强引擎”华美蝶变。

在此基础上,银川经开区自2020年以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兴企战略,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发展之路,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使园区企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位于银川经开区的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去年实现产值13.9亿元、销售收入14.5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行业排名第一,而创新,正是激活企业从“小牛”到“大牛”转变的内在动力。小牛自动化项目经理葛清越说,2013年起,小牛自动化根据市场需求成功研发出CH56(600片/小时)型新一代串焊机,可兼容焊接五栅、四栅、三栅的电池片,打破了我国光伏串焊机依赖进口的局面。

小牛自动化的这股“干劲”只是银川经开区的缩影。截至目前,银川经开区共有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研发创新平台98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1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1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家。

■“国字招牌”落户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当惊世界殊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产出的优质葡萄酒,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摇身一变成为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力争实现产值从280亿元向千亿级飞跃,逐渐在葡萄酒界“出圈”,与世界知名产区比肩前行。

今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全国首个针对特色产业的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也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二个、西部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类开放试验区。

“国字招牌”落户宁夏,离不开“天赋风土”——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砂石土壤透气性好,加之有黄河水的灌溉,宁夏贺兰山东麓成为我国最早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的地区之一,产出的酿酒葡萄味道丰富、酿出的葡萄酒兼具优质与特色。

产业发展,天时地利尚需人和。从2011年开始,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力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等法规政策,为产区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再加上一个个扎根戈壁滩、心怀紫色葡萄酒梦想、精益求精的企业家和酿酒师,宁夏葡萄酒终于在世界葡萄酒界有了一席之地。

目前,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栽种了32个品种的酿酒葡萄,是中国最大的世界酿酒葡萄品种资源集聚区,酿酒葡萄面积居中国首位。从2011年开始,产区内先后有50多个酒庄在各个国际葡萄酒大赛中揽获近千项大奖,当惊世界殊!

伴随着葡萄酒产业的起飞,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也经历着一场宏大的生态之变——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三级联手,自然资源和环境执法部门从严监管,矿山由过去的无序开采转变为绿色开采,石荒地恢复绿色植被生态。

先种树,后发展产业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已经成为大家默默遵守的规则。“过去,贺兰山下乱石戈壁上种玉米漏水漏沙,种下的树没几天就被吹干。”袁园是志辉源石酒庄负责人。20世纪90年代开始,袁园父亲开始埋头于防护林种植、灌溉水利管网设施和蓄水池建设。2008年,在满目疮痍的废旧砂石矿区上,志辉源石酒庄开始动工,并在改良后的土地上种下了第一茬酿酒葡萄。

此后经年,贺兰山下葡萄成。翠绿的葡萄长廊、馥郁的酒香取代了昔日的荒草、戈壁。截至今年,宁夏种植葡萄面积为55万亩,综合产值(含一二三产业)280亿元,年吸引旅游人数100万人次。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57323 2021-08-05 00:00:00 四 银川实干担当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