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2版:中国共产党新郑市第六次代表大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共产党新郑市第六次代表大会
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争上游 当好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
助力新郑加快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小城市
打通监督“最后一米” 确保第六次党代会圆满成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共产党新郑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开幕
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争上游 当好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

本报讯 9月8日,中国共产党新郑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新郑谋划未来五年,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循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小城市为统揽,以建设黄帝文化历史名城、现代临空产业新城、宜居宜业生态城市为载体,深入实施“九项工程”,力争“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00亿元,向1500亿元的目标努力,县域经济在全国稳居第一方阵,努力当好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

5年来,新郑市坚持转型升级、追赶超越,发展质量稳步提高。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8.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6亿元,是2015年的1.4倍,总量连续5年排名全省(市)第一;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711元和24819元,分别是2015年的1.4倍、1.5倍;常住人口117.2万人,是郑州地区唯一一个人口破百万的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跃升至第29位,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实现全省5连冠。

“十四五”新郑再登高,力争GDP年均增速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5%,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以上;到“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00亿元、向1500亿元的目标去努力,力争15个乡镇(街道、管委会)中有1个超300亿元、5个超100亿元,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保县域经济全省领先,争取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持续前移、稳居第一方阵。

为实现上述目标,新郑市将采取8项措施。聚力产业转型,做强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小城市的硬核支撑,实施产业升级提速工程,加快推动“三主三新”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建设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现代临空产业新城。

围绕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小城市目标,深入践行“用脚步丈量工作法”,深化实施城乡建设管理提质工程,加快建设兼具自然生态之美、彰显历史人文魅力的现代化城市。

坚持以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为抓手,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着力补齐短板,积蓄新动能,厚植新优势,推动发展动力转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创成国家创新型县(市)。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实施生态环境改善工程,让天蓝地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常态化呈现,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深化实施文化特色彰显工程,积极推进黄帝文化、根亲文化与黄河文化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创建以黄帝文化为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郑市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将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坚持人民至上,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化实施民生福祉增进工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成色更足。力争“十四五”,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总支出比重稳定在85%以上。

继续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杨宜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62796 2021-09-10 00:00:00 五 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争上游 当好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KeywordPh中国共产党新郑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