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04版:中国共产党郑州市惠济区第四次代表2/2021-09/11/H04/20210911H04_brief.jpg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古汉文化、运河文化在此交相辉映。 这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方热土,连续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市六区之首。 这里是郑州市民的“北静”花园,一幅幸福宜居的美丽家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里,就是厚底蕴、美生态、靓城区、快发展的惠济。 五年来,惠济区紧紧围绕“北静”发展定位,全力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为实现“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以黄河国家战略带动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化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发展优势,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起点。 记者 蔺洋 实习生 刘小叶 文/图
五年发展 成绩单 在9月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郑州市惠济区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惠济区亮出过去五年发展成绩单,记录着惠济区“发展有质量,民生有故事”的奋斗足迹,向人民交上一份优秀答卷。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扛稳黄河国家战略郑州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责任,惠济区用艰苦努力开创了新局面,用实干实效掌握了发展主动权。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连续6年居六区首位 综合实力再攀新高。截至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91.3亿元、年均增长6.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7亿元、年均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1.7亿元、年均增长14.4%,三项指标总量分别是2015年的1.73倍、2.78倍、1.7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6年居六区之首,经济发展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高标准落实国家战略 打造人水和谐共生幸福河 黄河战略积能蓄势。坚决落实“国家规划纲要”,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布局、文化传承等发展规划,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纵深推进黄河滩区综合整治,高标建设黄河滩地公园,“九纵三横”27条66公里彩色慢行道路和南裹头广场、海事广场、惠武浮桥广场竣工投用,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实现“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新的时尚消费高地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惠济区三次产业由2015年的3.8:36.6:59.6,调整为1.6:35.5:62.9。花卉、休闲观光农业等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快速发展;速冻食品行业占据全国六成以上市场份额;宜家家居、万达广场、美景万科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带动形成新的时尚消费地,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加速构建,为惠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宜居宜业人口增长 常住人口达55.5万人 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惠济区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成区达66.36平方公里,较2015年增加43%。常住人口达55.5万人,净增17.8万人。 好办事办好事 300个利企便民事项“掌上办”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加快“一网通办”改革,1160件事项实现“应进必进”、综窗办理,300个利企便民事项实现“掌上办”,新增50个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一件事”线下办理,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总签约额1456.6亿元 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 开放创新不断深化。瞄准产业定位,“靶向”发力招商,新签约项目96个,总签约额1456.6亿元,一大批高技术、辐射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7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8家,较2015年增长337%、383%、90%,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层级提升。
建成市政道路102条 生活便捷幸福感加倍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大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建成市政道路102条,新增109公里,交通更加便利通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7条主干道、27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万个,“停车难”得到缓解;新增自来水管网150公里、变电站10座、暖气管道64公里、天然气管道82公里,群众生活更加便捷。
绿化覆盖率达44% “后花园”慢生活不是梦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狠抓环境污染防治,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44天,较2015年增加129天,居全市第一。坚持治建并重,实施国土绿化1.8万亩,新建公园游园126个,新增绿地86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4%。大力推进河渠生态治理、滩区生态修复,水域总面积达1880万平方米。惠济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高质高效补短板 美好教育成效初显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美好教育成效初显,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4所、增加学位2.5万个,“入学难”“大班额”等难题有效解决。医疗服务提质升级,8家镇(街道)健康管理机构全部挂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有”达标,“小病不出村(社区),大病不出区”的目标基本实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建城市书房8个、文化服务中心80个,与省太极拳协会达成战略合作,成功举办“黄河放歌·颂党恩”等文化活动,以激昂风采献礼建党100周年。
人民至上践初心 五年为民生花钱79.36亿元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区民生领域五年投入79.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2%;投用社区养老服务场所16家,每年服务老年人4万人次;救助残疾儿童593名,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残疾补贴等资金6288万元,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未来五年 发展目标 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围绕“北静”发展定位,聚焦“四城、两高地、一家园”目标,突出“一个引领”,实现“一个突破”,做到“六个坚持”,全力推动各项事业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为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出重彩、成高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郑州市惠济区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十四五”期间,惠济区将聚焦黄河战略,打造晋位升级新引擎,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进程中走前头、做示范、创经验,引领全区跨越发展。
奋斗目标 2025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 立足“北静”发展定位,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高标准推进“四城、两高地、一家园”建设任务。“四城”,即生态城、科技城、文化旅游城、健康城。“两高地”,即代表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形象的高质量发展高地、产城文旅深度融合高地。“一家园”,即幸福宜居的美好生活家园。到2025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以上。
黄河战略 打造展现黄河文化的世界级文化地标和品牌 惠济区紧扣“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功能定位,突出“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进程中走前头、做示范、创经验,引领全区跨越发展。 坚持项目为王。突出板块引领打造先行区,打造大运河文化片区板块和荥泽古城板块,加快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世界级文化地标和文化品牌。
民生福祉 人民至上,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惠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聚焦教育基础设施,持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新建中小学25所、新增学位5万余个,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切实解决部分群众“住房难”问题。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方针,从提供传统的看病就医服务向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转变,让优质医疗资源“飞入寻常百姓家”,稳步提升全体居民健康水平。
产业发展 强化支撑,形成发展的强大动能 在今后的5年,惠济区将强化产业支撑,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平台建设,形成惠济发展的强大动能。 强化科技创新,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企业2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以上。积极抢抓河南重塑实验室体系重大机遇,争取国家实验室、河南实验室落户惠济,搭建一流创新平台。促进消费升级,加快打造东风渠滨河商业带,推动生态和商业融合,打造郑州北部夜间经济示范带。推动文旅融合,重点打造西山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黄河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加强文旅文创的顶层设计、项目包装、产业培育,推动文化资源向特色文旅品牌转化。 惠济区将以举办2025年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契机,加快打造“一心、一轴、三区、四团”的空间布局,以花为媒,着力提升惠济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生态惠济 守护绿水青山,绘就四季有景的秀美画卷 惠济区突出“北静”发展定位,让惠济生态更优、环境更美。加快建设黄河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通过空天遥感、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空天地河”智能感知体系,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推进黄河文化公园、黄河滩地公园一体化建设,探索管理运营新模式。突出“美化彩化”提品质,持续开展微景观打造、月季满城等特色工程,加快融乐园、香山公园等项目建设,并对现有公园提质改造,打造局部花海,营造景观彩叶林,绘就“四季有景”的秀美画卷。
城区品质 建管并重 走好“三生”融合的城区发展路 未来5年,惠济区将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立足宜居宜业宜游,突出共建共管共享,走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城区发展路子。 注重有机更新焕新颜,高标准打造美丽街区、示范道路。依托5G技术,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手段,解决城市管理痛点难点,加快构建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提升承载能力强基础,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新建道路85公里,同步铺设自来水管网;新增变电站2~3座、热力管网18公里、天然气管道200公里,加快补齐城区短板。打造美丽乡村创特色,加快4个精品村和7个示范村建设步伐,合力打造彰显惠济特色、环境整洁优美、居住更加舒适的沿黄美丽现代化乡村。
深化改革 持续注入发展新动能 强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双轮驱动,构筑新发展环境,常态化推进“三送一强”和“一联三帮”专项行动,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系列活动。激活新发展动能,重点瞄准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对接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和行业二十强,引进一批百亿级、十亿级高质量项目,逐步形成中原投资高地。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