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4版:二七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E04-05
二七区五大温暖工程引领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二七区五大温暖工程引领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心相印社工在人和路街道开展教老年人插花活动
樱桃沟管委会工作人员包饺子庆祝老人乔迁新居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
群众积极参与“99公益日”捐款活动
“99公益日”辖区群众积极参与捐款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老年人集体生日会
“温暖二七”荣获“中华慈善奖”

2016年以来,二七区坚持把“改革成果全民共享”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开展“温暖二七”建设,以提高城市贫弱人口获得感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抓手,形成了“一个目标、三年计划、四大平台、八大行动”的整体发展布局,每年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持续推进民生普惠、精准帮扶、社区治理、慈善助力、文化宣传五项温暖工程,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民生微实事”,直接救助困难群众4万余人,帮扶就业2万余人,受益群众28万余人,辖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记者 景静 通讯员 李青芯 文/图

最贴心的兜底保障·“民生普惠”温暖工程

关键词:“一老一小”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近年来,二七区把“一老一小”事业作为暖民心的民生工程、增民利的发展工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定向发力,开展社区综合养老、美好教育、慈善助学等民生普惠项目。

“我们几个老伙伴每天都要来这里,这里有医护人员每天给我量血压,关注我的身体情况,我还可以使用这里的各种娱乐设备,中午不想回家做饭了,就在这里吃吃饭,这样的生活我太享受了。”9月17日上午,在淮河路街道绿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0岁的李国芬奶奶很开心。

因为儿女工作忙,平时只有李奶奶一个人在家,她每天有许多的闲暇时间,便与同院其他相熟的老人结伴来到日间照料中心,或唱歌,或打牌,或下棋。下午5点左右,大家才陆续回到家。

小而美、专又精的绿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面积550平方米,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建设并运营,为辖区居民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这里设有餐饮、临时住宿、按摩、养生课堂、棋牌、音乐、舞蹈、书法、乒乓球等各项文体活动。

绿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二七区社区居家养老的缩影。养老问题近年来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二七区以“温暖二七”为抓手精准发力,在养老方面先行一步,把居家和社区养老作为养老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在全市率先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践,搭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健康养老为特色,多种形式并存,实现群众普惠受益”的养老服务体系。

另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除了有最基本的养老公共服务之外,还强化了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服务能力,确保养老服务“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着力推进养老服务由兜底型向普惠型转变。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99个,在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9个,提供养老床位近2000张、日间照料床位500余张,配置老年餐桌400余张,办理助餐卡4800余张,全年累计助餐人数达到24.7万人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全市第一,让更多的老年群体享受到了“稳稳”的幸福。

抓好民生,教育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校作息时间与家长上下班时间不同步,学生“午餐难”“接送难”的问题困扰着众多家庭。2019年11月11日,二七区中小学试点配餐工作在6所学校正式启动,标志着二七区中小学“美好午餐”新模式正式启动。

吃饭问题解决后,二七区探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将孩子下午放学和家长下班的时间差一并“补齐”。“学校开展的这个课后延时服务特别好,不仅解决了家长没办法按时接孩子的问题,许多作业也能在延时课堂上完成,一举两得。”家长对二七区的课后延时服务非常满意。现在,在二七,“中午有热餐,课后有延时”的“官方带娃”模式已成为新常态。

截至目前,二七区已建成投用中小学32所,增加优质学位4.76万个。通过校内食堂和校外配餐的方式,实现了中小学午餐供餐全覆盖,课后延时服务覆盖率64.89%。每年设立美好教育发展基金600万元和慈善助学基金400万元,为1000多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1500余万元。积极推进“护童行动”,累计完成230多名困境儿童的“一对一”结对帮扶,“美好教育”成效彰显。

最智慧的帮扶救助·“精准帮扶”温暖工程

关键词:11类困难群体

近年来,二七区借助“互联网+”手段,与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公益宝合作,在全省首次尝试“互联网+精准救助+社区慈善”模式,全面打造城市精准帮扶的“二七样本”。

二七区慈善驿站运营中心位于沅江路,二楼是二七区在全省率先建立的可视化“温暖二七”精准救助大数据系统。系统有效整合了区民政、残联、妇联等部门信息,全面掌握全区175个社区(村)低保、优抚、老人、残疾、困难妇女、困难职工等11类1.6万余名困难群体的救助信息。

“系统对救助对象进行身份信息自动识别和救助监管,省去了许多烦琐的环节。”区温暖办项目组组长陈龙介绍说,“以前是人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人。简单地说,大数据系统不仅可以通过汇总的数据层层筛选出救助对象进行点对点精准救助,还能简明可视地帮助捐助人追踪到自己捐助的每笔钱和物的去向以及用途,实现慈善募捐和慈善救助一体化,确保每笔善款善物真正落到实地,让捐助人放心、收捐人安心。现在,辖区11类困难群体精准救助率已达80%以上。”

运营中心一楼是超市,有食品、日用品等,居民每在这里或线上的温暖商城消费一笔,就有2%金额汇入慈善基金,用于11类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自运行以来,消费实时捐赠额3.44万元,累计发放救助代金券126万元;通过电子券、会员折扣券、慈善慰问、慈善救助、微心愿等方式,线上和线下共精准服务于近3万户困难群众。疫情防控期间,向辖区重点疫区返郑人群、辖区困难家庭等免费赠送日常生活用品700箱;低价向辖区居民销售、赠送时令蔬菜水果及日常消毒用品,在疫情应对及社区治理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探索城市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路径上,二七区一直在不断探索。2016年来,针对“贫困、大病、残疾”等特殊群体,辖区残疾人、60岁以上贫困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老人、优抚对象、先进典型等免费体检人数达10640人,住院残疾患者640人,帮扶困难群体2万余人掌握就业技能。

最给力的救援保障·打造“慈善助力”温暖工程

关键词:人人可慈善

近年来,二七区凝聚全社会互帮互助的慈善力量,做到慈善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形成了“一个平台,多方参与”的良好格局,使居民需求精准满足、社会参与更加有序、社会资源广泛整合。

拥有一座不漏雨、不透风的房子,对樱桃沟管委会曹洼村的刘章成老人来说,曾经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他的梦想实现了。今年6月17日上午10时许,樱桃沟管委会主任科员冯娜和几位同事一起来到刘章成老人家中,有的抬着新买的洗衣机,有的拿着崭新的锅碗瓢勺,有的提着面和饺子馅,来给老人“燎锅底”,庆祝老人乔迁新居。

刘章成老人今年74岁,因身体不好,靠低保维持基本生活。他原先住的瓦房已50多年,年久失修,雨天漏雨,冬天似冰窖。社区和管委会通过走访了解情况后,将其纳入“99公益日”慈善捐款“给老人一个家”的项目里。“在辖区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捐助下,最终成功募集善款25万元,为包括刘章成老人在内的5户困难老人修缮重建房屋,做到了慈善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冯娜说。

“我们优化慈善项目,拓展募捐渠道,提升救助实效,致力于实现‘人人可慈善’的温暖互助氛围。在今年的‘99公益日’网络募捐活动中,我们动员了全区近20万名爱心人士参与,筹集善款1413万余元,这些善款将用于辖区助困、助学、助医、助残等服务困难群众领域,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二七区温暖办负责人介绍说。

在灾情、疫情的大战大考面前,二七区又发挥慈善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迅速开展受灾困难群众专项救助行动,通过链接整合资源、网络平台募捐动员等方式,为全区筹措款项1.05亿元、物资价值近1.2亿元,重点关注受灾困难群众等困境群体,及时给予救助和关爱。

最贴心的社区服务·优化“社区治理”温暖工程

关键词:共创共享

淮河社区部分楼院缺乏基础的休闲设备,为了解决居民的需求,社区通过光合共创空间平台,于今年6月发起“一心一‘椅’”完善“微设施”民生项目,公开进行募集。郑州海汇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看到该项目时,积极响应社区需求,捐赠5000元的资金用于淮河路56号院、连心胡同82号院增设安装休闲座椅。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中。

淮河路街道打造的社区治理光合共创空间,通过全面整合社区各类要素资源,把管理和服务力量逐渐放到基层,提供“党群服务、协商议事、培育孵化、资源共享”等多元服务,从而实现社区治理质的飞跃,共创共享美好生活。另外,街道依托光合共创空间,培育发展了五大类120余支社区社会组织队伍积极谋划社区服务项目。社区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全面激发了辖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陇中南巷老党员楼院环境治理服务队、诗歌朗诵社、“巧厨娘”送餐服务队等一批社区社会组织成熟运转,围绕街区中心工作开展服务,关爱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的“一个人的剧场”等温暖品牌项目逐步形成,叫响了“身边的公益”社区微公益服务品牌。

目前,二七区成立了区级社会组织双服务发展中心,培育发展社会组织330余家,连续4年累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购买专业社工服务,涵盖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平安建设、残疾人社会支持、妇女维权关爱、困境青少年关爱、婚姻家庭调解等9大类30多种服务,将群众切实需要的服务送到他们身边。

组建红色物业联盟,推动无主管楼院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累计投入1.1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4亿元,对全区175个社区阵地进行亲民化改造提升,创建达标76个省级规范化社区。

最丰富的精神食粮·强化“文化宣传”温暖工程

关键词:温暖力量

近年来,二七区在“二七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以“文化二七聚人心,温暖二七暖民心”为目标,坚持以德治区的发展理念,弘扬春风化雨的温暖力量,成为郑州市唯一获评的“中国爱心城区”。

成立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5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组织实施线上线下各类志愿服务培训606场次,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6000余场。

在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社区文化艺术节系列温暖活动中,营造社区与群众一家亲的美好氛围,动员广大群众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身到“温暖二七”建设中来。

在今年疫情防控中,组建110支志愿服务队、近5万名逆行志愿者参与到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组织专业消杀队奔赴二七救助站、爱馨养老院等地开展全域环境消杀,为百余户居家隔离困难家庭发放“防疫礼包”;组建青年志愿者义剪队6支20余人,为14个街道120多名一线防疫人员义务剪发;配合社区开展心理咨询、助残抚孤、隔离人员帮扶等专业服务100余次。

利用“温暖二七”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渠道积极宣传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慈善之星”和先进事迹不断涌现,一大批“温暖人物”先后荣获“感动中国”“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温暖”逐步成为辖区新风尚,善言、善行、善心蔚然成风。

成绩璀璨,荣誉满怀。二七区被誉为“温暖之城”“全国道德高地”,先后获得中国慈善年度推动者、2018年度中国公益项目、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慈善事业政策推动者等多项“国字号”荣誉,先后4次在全国进行经验交流。今年9月5日,又将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揽入囊中。

“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温暖二七’始终坚持的目标。”二七区温暖办副主任、民政局党组副书记胡悦冬表示,接下来,将在“二七精神”的指引下,以“中华慈善奖”为动力源泉,继续织牢群众的兜底保障网,解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盼,为困难群众送去“及时雨”,为促进共同富裕、构建三次分配做出更大贡献。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65053 2021-09-23 00:00:00 四 二七区五大温暖工程引领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