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市十二次党代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9
以人才为核心 集聚一流科创要素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代表热议郑州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以人才为核心 集聚一流科创要素
龙子湖智慧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能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图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郑州核心竞争力来打造,举全市之力推进科技创新”,要通过打造高水平科创平台、聚集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营造最优创新生态等多措并举,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加快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聚集发展。

郑报全媒体记者 覃岩峰 党贺喜 武建玲 孙志刚 王思俊 谢庆 卢文军 史治国 王治 王译博 薛璐

聚势发展 中原科技城引进高层次人才908名

一年来,中原科技城按照省委实现“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重大决策和市委打造“四个高地”战略部署,努力把中原科技城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科创要素承接平台,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908名、引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1个、建设特色园中园10个,形成了人才项目加快集聚的良好态势,带动了全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明显提升。

孙建功代表表示,郑东新区将用好现有人才、培养技能人才、引进高端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育创新产业,重点瞄准“头部”企业、科技型企业、大院名所、领军团队等,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精,形成集聚之势。加快推进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省科学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科创要素承接平台;推动人才服务“一件事”闭环、审批服务“一枚章”落地、社会化服务“一扇门”覆盖、要素保障“一条龙”供给、工作推进“一体化”联动,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抓好智慧岛双创模式梳理推广,打造中原地区最具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策源地。

赵俊霞代表说,中科大数据研究院在环保、交通、健康、网络安全等方面,加强技术与应用融合,重点支撑河南大数据产业、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原产业转型及新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强省建设。下一步,研究院将继续做好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将更多领先科技和领军人才引进郑州。

创新驱动 打造发展新动力

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向着大而优、大而新、大而强和高又快、上台阶不断迈进,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目前,经开区正在着力打造全省创新创业发展新高地。” 樊福太代表说,近年来,经开区将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支持申建国家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立汽车产业研究院、创新联盟等,实现主导产业、主要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围绕高级、精密、特色、新型4个方面,形成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新发展格局。展望未来,力争到2025年,形成8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科技型企业,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打造特色鲜明、产研共生、科创协同、服务完备的创新高地。

作为郑洛新国家自创区郑州片区的核心区,张红军代表说,高新区锚定2025年基本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产业大脑和数智治理两个平台,推进五链耦合,实施九大专项行动,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李晓雷代表说,中原区将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城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实施高能级科创载体建设工程、领军型科创主体倍增工程、高技能人才团队引育工程、科创成果孵化转化工程“四大工程”,努力以一流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成果,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科技自强 掌握发展主动权

完善顶层设计,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潘开名代表说,中牟县将着力搭建一流创新平台,抓住郑开科创走廊、开港经济带等建设机遇,坚持把园区作为创新主阵地,擦亮用好汽车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等金字招牌,打造最优的科创场景,大力引进和承接国内外高能级创新平台机构、高水平科技型企业、高层次人才团队,积极争取重大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中牟,争创国家级创新园区;将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建设高效实用的创新平台,推进规上企业创新全覆盖,加快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全方位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郝庆丰代表说,将围绕创新链补齐产业链,推进“十百千”企业创新,培养更多单项冠军、“链主企业”,实现创新主体数量、产值、研发投入“三个倍增”;围绕创新链部署要素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综合体四级创新载体体系,深化大学校园、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联动体系;围绕创新链强化供应链,聚焦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两大领域,瞄准前沿领域集中力量取得突破,在自主安全可控领域体现金水担当、作出金水贡献。

樊大林代表说,中铝郑州研究院在巩固已有科研创新平台的同时,加快工信部“有色行业双碳公共服务平台”;聚集高层次创新人才,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标准和“特事特办”“一人一议”快速审批机制,大力实施柔性引才;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加快推动精细氧化铝领域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营造最优创新生态,积极实施员工持股、项目收益分红、跟投等多种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断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李娜代表建议,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从政策层面鼓励企业直接投入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利用企业较灵活的资助方式,激发创新活力。制定相关各方在成果转让、股权分配等多种形式下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充分利用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李春梅代表认为,打造国家创新高地,要争取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落地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军民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转化能力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65915 2021-09-27 00:00:00 一 以人才为核心 集聚一流科创要素KeywordPh代表热议郑州建设国家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