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2
顾诵芬王大中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顾诵芬:“歼8之父” 心无旁骛设计飞机
王大中:“核能大神” 一生为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王大中:“核能大神” 一生为国

新华社电 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的征程中,王大中一干就是几十年。王大中带领研究团队走出了我国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的成功之路。同时,王大中也是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清华大学原校长,对我国人才培养作出突出贡献。

1964年,北京昌平南口燕山脚下一支年轻的科研队伍,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自行研究、设计、建造、运行的屏蔽试验反应堆。这其中就有王大中的身影。作为我国第一批核反应堆专业的学生,王大中从反应堆物理设计,到反应堆热工水力学设计与实验,再到零功率反应堆物理实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奋斗中,逐渐成长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和战略思维的领头人。

1979年,世界核能事业陷入低谷。王大中意识到,安全性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王大中带领团队瞄准这一重大难题,坚持发展固有安全的核反应堆。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能源危机的阴霾仍未散去,国内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充足的能源供应。王大中敏锐地认识到核能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到低温核供热堆的研究工作中。

从1985年开始,王大中主持低温核供热堆研究。他带领团队花费了近一年时间进行论证,其间专程带队去欧洲考察,最后确定壳式一体化自然循环水冷堆方案,并计划先建设一座5兆瓦低温核供热实验堆。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使世界核能发展转入低谷,核安全问题更加凸显。但此时,王大中并没有动摇。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他带领团队开始了10兆瓦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研发。该项目于2003年并网发电,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从实验室到工程化,王大中团队继续将中国自主创新成果推向世界前沿。

核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融会贯通。几十年来,王大中带出了一个能打硬仗的团队,也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王大中从老所长吕应中手里接过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前身)所长的担子,继续坚持团队攻关道路。他的目标是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他与同事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即使在核能事业陷入低谷的形势下也坚持了下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73252 2021-11-04 00:00:00 四 王大中:“核能大神” 一生为国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