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年来已成习惯的自觉学习不断给我前行的力量,使我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农民工到被评为“全国农民工的好榜样”“全国农民工的杰出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并当选为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谈及多年的学习经历,感慨良多。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记者 王赛华 经开时报 李洪永 文/图 1965年出生在信阳市潢川县双柳树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黄久生,是一位6岁丧母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他至今还记得,上初一时曾为他交不起一块八毛钱的学费而发愁的情形。当时家中拮据又缺乏劳动力,渴望读书上学的他尽管年幼瘦小也只能为了能缴上学费上山捡柴火,然后走十几公里山路挑到镇上卖给做生意的。一位炸油条的大伯十分同情他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收下了柴火,并答应以后会多收他的柴火,有时还给他油条吃。那时黄久生就想,等长大有能力了,一定报答他们。 18岁那年,黄久生因家中经济困难,高中没毕业就来郑州打工,几乎干过建筑工地上的所有杂活脏活累活。黄久生那时就想光靠苦力不行,必须靠技术吃饭,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他一方面虚心向技术骨干老师傅学习实战经验,一方面在工作之余不辞辛苦地学习书本知识。省吃俭用买来建筑方面的书学习。夜里工地上不许开电灯,他就点根蜡烛学习。就这样,黄久生凭着坚韧的毅力系统地学完了建筑专业全部函授课程,取得了平顶山工学院大学专科文凭。 黄久生成为项目部经理后,先后从家乡带出来1万多名农民工,通过“传、帮、带”,让大家都吃上了技术饭,每年给家乡带来8亿多元的劳务收入,他带领的队伍两次获得国家建筑最高奖“鲁班奖”,70多次获得国家省市优质工程,他们的建筑队伍被行业誉为“河南建筑业的铁军”。 2013年,黄久生接到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他记得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每一节课教授的谆谆教导,他不会忘记刘俏院长的《公司投资与价值创造》一节课带给他的教育和启发,也不会忘记张志学副院长《激励理论在工程建设员工管理中的应用》的课令他受益终生……黄久生说,他在北大学会了谦虚、高标做事低调做人等。北大的学习让他的知识上有了巨大收获,事业上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让他更加坚信了回报社会的信念。 2020年3月黄久生又迎来了新的学习机会,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习,他不仅学到了很多课堂知识,还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劳模同学,黄久生被评为优秀学生,他担任支部书记的劳模党员第一党支部也被全国总工会机关党委授予全总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 多年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每天看书读报已成了黄久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密密麻麻写满学习心得和体会的笔记本,已有厚厚一大摞。他有时还要把学习笔记做成口袋书,便于携带随时翻看。参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他都认真聆听细心做笔记,领会会议精神,吃透国家政策。参会结束后第一时间到工地、进社区、走高校,学习宣讲会议精神。 黄久生感慨地说:“学习让我成长、学习让我进步、学习让我充实、学习让我快乐。未来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是我一生的追求!”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