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04版:2021中原通信年度评选候选名单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智能终端年度创新产品
T
在隧道里前行 于黑暗中发光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移动工程建设中心无线工程班班长刘瑞
在隧道里前行 于黑暗中发光

乘坐在快速行进的地铁上,虽处于隧道里,但为何还能用上快速的5G网络?这是无数通信人默默攻坚的结果。相对于地面上的基站建设,在地铁隧道中铺设通信网络,难度可谓翻了好几倍。作为郑州移动工程建设中心无线工程班班长,刘瑞正是郑州地铁隧道里默默无闻的先行者,他在昏暗的隧道中发光发亮,带领团队铿锵前行。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冬生 通讯员 王静 陈春晓 文/图

徒步勘察 不只是走路那么简单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通信信号在任何地方都是必不可少的保障,郑州机场、郑州东站、郑州地铁以及机关单位和大型商超等重点项目的基站建设都需格外严格和严谨。”刘瑞正在负责的郑州地铁17号线民用通信系统建设项目,从隧道洞通、铁轨铺设完成后,他和同事们就开始介入,进行民用通信系统的施工。

对于无线工程班来说,一个新建地铁项目的启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方案勘察。这一步骤是在隧道通洞但轨道还未铺设完成前进行的,工作人员拿到隧道的设计图纸,逐一前往设计图指定的设备安装及接电区域,确认设备安装顺序以及预留位置是否准确。此时的隧道内到处是淤泥和垃圾,空气质量较差。人多时,一个区间段有上百位工人同时施工,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徒步两三公里进行前期勘察是一项极其耗费体力的工作。

整条线路勘察完成后,无线工程班会协调设计院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民用通信系统信号覆盖的施工设计,与轨道公司的消防安全等相关设计核验无冲突后,组织设备物资的采购和施工。

“无缝”品质 不光是网络覆盖的要求

“隧道设计后一般不会有改动,但一些诸如地铁出入口因土地协调情况有变动,地铁内功能区域有调整等情况,我们的方案也要根据位置以及内部格局的变化进行修正。”刘瑞说,施工期间,他和同事会定期到施工现场巡查,跟进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以及与方案的吻合程度。

从洞通后的隧道内覆盖到电通后隧道内的设备安装、接电、线缆布放完成,再到地铁站厅台装修时的分布系统建设,一条地铁从筹建到最终正式运营,无线工程班工作进程可以说是“拉满了整个进度条”。用刘瑞的话说:“我们不仅要实现地铁全线信号的无缝覆盖,还实现了整个工程进度的无缝衔接。”

刘瑞还说,地铁17号线以及在建的6号线和10号线,他们在搭建民用通信系统时对信号覆盖的级别和时延都执行苛刻的标准,搭建了高质量的5G信号覆盖。未来,基于无线通信平台,这几条地铁线路或将实现无人驾驶。

铿锵“无悔” 不只是他的故事

今年7月20日,郑州遭遇罕见的特大暴雨,多条地铁线路遭遇水害。刘瑞和同事们负责的在建地铁3号线、4号线以及6号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检查设备受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抢修,他们穿着胶鞋,在满是淤泥的隧道里穿行、巡查,从一个站台到另一个站台,两三公里的道路他们走了一段又一段。

刘瑞和他的同事们负责的只是在建地铁项目的抢修,不少和他一样的移动人在已经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上重复着同样甚至更加复杂的工作。灾情退去,不计其数的移动人就这样默默无闻地为这座城市进行着修补和善后,他们和各行各业的无名英雄们一样,虽平凡,却伟大。

17年的移动生涯,刘瑞在不计其数的隧道内穿行,也不止一次担负起紧急任务的执行,他流过辛苦的汗水,也流过欣喜的泪水,但看到移动用户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够顺畅通话上网,他只有一句话想说:“无悔!”。这是他的故事,也是无数移动人的故事,伟大而无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78578 2021-11-26 00:00:00 五 在隧道里前行 于黑暗中发光KeywordPh郑州移动工程建设中心无线工程班班长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