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中牟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Z04
小小胡萝卜 致富大产业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小胡萝卜 致富大产业
驻村第一书记蒋凯的“胡萝卜经”

“我今年种植30亩胡萝卜,我们这边是沙土地,小清河绕村流过,综合这边的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前些年通过考察学习,最后选择了种植胡萝卜。胡萝卜周期短、效益高,比玉米、小麦等其他农作物经济效益高点。现在到采收的时候,雇了几名村民,都在这块进行采收。”中牟县刁家乡河田村种植户田震鸣一边忙着绑扎胡萝卜,一边和记者打着招呼。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徐少杰 通讯员 李俊英 文/图

胡萝卜行情好 收入再上台阶

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田野,呈现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大片大片的胡萝卜长势喜人。有的地块,农户已把胡萝卜拔出一部分,在田埂上整齐地码着。随便拿起一根拔出的胡萝卜,个头大、颜色正,水分充足。田间的水泥道路上,一辆辆装满胡萝卜的卡车整装待发。

该村村民高女士说:“每年出胡萝卜的季节到了,我就叫上一帮姐妹一块儿出胡萝卜,一天能挣八九十块钱,大概能做20多天,算下来能挣2000块钱,干些活儿把钱挣了,不出村也把家里管了,我觉着这也挺美的。”

“今年胡萝卜一上市价格就比较高,带樱子卖每斤0.9元,按现在行情估计净收入十几万元。”田震鸣笑着坦言,“多亏了俺村驻村第一书记蒋凯,靠着他的帮助,俺村群众的收入一年上一个台阶。”

流转村民土地 打造种植基地

河田村位于中牟县东南部,全村125户600多人,850亩土地。2013年,该村被识别为市级贫困村。在中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第一书记蒋凯及同事的大力帮扶下,河田村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县等各级扶贫政策,把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关怀传递到户到人,把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到户到人,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推进“党建+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加强“河田红玉萝卜”的品牌建设,引领本村传统农业向精致农业发展,以产业带动的方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河田村有传统种植胡萝卜的习惯。由于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该村产出的胡萝卜色泽鲜红、个头饱满、味道甘甜,且耐储存,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我们实现了一年两季种植,胡萝卜不仅在本省市销售,还远销到外省。”蒋凯介绍,前些年,由于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种植人工费增加,该村胡萝卜种植产业逐渐走向没落。2018年,驻村工作队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着眼点,紧紧围绕“党建带产业、产业促发展”的思路,多种经营模式,流转村民土地,打造胡萝卜种植基地。农户将土地流转后,不仅增加了土地收入,家里的劳动力还可以到胡萝卜种植基地打工。

树立品牌效应 延长产业链条

“胡萝卜种植既是河田村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河田村的胡萝卜种植经验丰富,我们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着手,强化‘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蒋凯说,河田胡萝卜品质较高,在市场上受到商户好评。形成品牌效应,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可以做成果汁饮料、罐头、咸菜等产品。在现有基础上多做尝试,在边种植边创新的前提下寻求适合自身村情的路子,平时注重对市场渠道的积累,对市场价格、走势、供需等方面保持高度敏感性,同时建立稳固的合作氛围,这样即便是遇到突发状况的冲击,也可以缓和这种冲击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做大做强‘河田红玉萝卜’‘河田梦想礼品西瓜’‘河田农家柴鸡蛋’‘河田食用菌’等品牌建设,引领本村农业向精致型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蒋凯信心满满。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81783 2021-12-10 00:00:00 五 小小胡萝卜 致富大产业KeywordPh驻村第一书记蒋凯的“胡萝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