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7版:二七时报 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综合
43岁老旧小区:改造后,我也成了“小清新”
大学路街道 “线上+线下”“网络+直播” 抓实党员学习教育
人和路街道 供水改造有成效 86户居民用上丹江水
五里堡街道 社区人员变身“维修工” 修补破损车棚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43岁老旧小区:改造后,我也成了“小清新”

本报讯 12月19日上午10点多,冬日暖阳下,航海中路119号院的花园广场很是热闹,孩子们木马滑梯、追逐嬉戏,大人们下棋晒暖、闲庭散步。整齐划一的住宅楼、绿意盎然的花园、古色古香的凉亭、功能齐备的活动室……也许,你不曾想到,眼前这个“颜值”小区,是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高龄”小区,是一个在改造中遭遇暴雨侵袭、受损严重的“灾后重建”小区。

长江路街道测绘学校家属院始建于1978年,小区建筑年代久远,院内配套设施不全,楼体管线破损严重,私搭乱建管理混乱,闲置游园杂草丛生,废旧仓储隐患重重,这些“老破小”特质决定了社区“更新治理”势在必行。

2021年以来,长江路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与河南测绘职业学院缔结融合发展的“红色联盟”,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 “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积极构筑“一核多元”社区治理共同体,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难点问题。

让利于民回应“民声期盼”。为解决院内公共区域面积小、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学院党委主动提出拆墙扩院、清除违建的想法。拆掉了居民楼院与闲置校区之间的“隔心墙”,腾出了年久失修的仓储用房、单身宿舍。集中治理了院内17处违法建设、31处凸出阳台和340余处防盗网、花架等私搭乱建,挤出了院内的公共空间。

做实里子见证“为民初心”。 本着“一次性改好、最多改一次”的原则,街道将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入屋顶防水、雨污管道、技防照明等“里子”工程上,真正解决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在此过程中,为居民免费更换木质、铁艺门窗、防盗网,更新单元雷达感应灯、太阳能照明设施,增设智慧安防、养老呼叫、防汛挡板、感应式抽水泵、垃圾分类回收站等多项民生设施。

民呼我应收获“人民满意”。为了增强院内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度和归属感,社区将临时党支部建在项目上,在院内明显位置设立流动的“民情驿站”,及时搜集、回应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扰民、房屋漏水、施工质量、政策法规”等问题,并第一时间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修复。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院内“老龄人口偏多、失能老人独居”等实际情况,街道将创新谋划“测校·馨空间”医养结合服务品牌,通过培育“智享健康·老友汇”“人人参与·志愿汇”等为老服务项目,唤醒“邻里情怀”,着力构建“汇善汇美汇新思、尚德尚品尚文明”的美好新社区。

记者 景静 通讯员 郑鑫 赵沛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86169 2021-12-30 00:00:00 四 43岁老旧小区:改造后,我也成了“小清新”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