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市政协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05
凝聚侨界力量 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市政协协商座谈
凝聚侨界力量 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实践中的独特作用作了大量重要而系统的论述,提出侨务工作要以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为主题,把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紧密团结起来,发挥他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积极作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市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和人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吸引了一大批归侨人才特别是豫籍人才扎根郑州,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为我市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做出了积极贡献。

市政协日前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市政协委员、侨界代表和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凝聚侨界力量,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协商议政。

热情建言

集聚归国人员才智

市政协委员 魏宁娣

海外归国人才拥有大量的信息源、技术源、人脉源,是郑州站位国家队、提升国际化,打造“四个高地”的重要力量。

我市应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人才为核心,聚焦头部企业、科技型企业、大院名所、人才团队,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生态打造,制定出台吸引和集聚海外创新人才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加强与国内知名侨乡交流合作,建立海外侨团沟通机制,完善欧美同学会等团体机构。

科学谋划、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北斗导航、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产业孵化,推动重大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课题研究攻坚,打造一批在全球具有引领性的科研项目和产业,吸引海外人才回归,形成“滚雪球”式的集聚之势。

加强科创要素承接平台建设,大力度引进和承接海外高能级创新平台机构、高水平科技型企业、高层次人才团队,发挥机构的载体作用,不断提高源头创新能力。

围绕服务于科技人才的政策落实、事业平台、评价认定、政务服务等,打造人才服务闭环,形成人才全周期服务体系。

努力打造国际一流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最大限度把海外归国人才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助推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侨力资源优势

市政协委员 冯常生

海外侨胞是河南文化传播的一支重要力量,相关机构特别是河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河南省文化产业协会、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等应针对河南省国际文化交流定期开展联动会议,做好全年策划选题。

我们要加快启动郑州黄河文化城市形象宣传推广行动,加大黄河文化月活动筹办力度,在对外交流与活动、旅游景区中加入黄河文化元素,借助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活动,更好彰显郑州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形象;继续通过数字化共享等现代手段展现文化魅力,用创新方式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走出去;搭建侨商企业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认知和交流信息平台;在郑州打造侨智侨资集聚区,定向吸引侨资企业入园投资,建立华侨华人回国创业基地;给予更大力度的落地生活福利,探索教育、医疗、文化、环境、保险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体制对接、证书互认;加快郑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进程,促进国际交往功能设施体系不断健全;增加郑州国际直飞航线,打造郑州为国际枢纽城市,为更多侨胞提供交通便利。

不断提高政策精准性

市政协委员 陶琼琼

我市应加强对海归青年人才引进的精度和广度。认真分析影响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急需人才状况,系统建立与我市产业优势相匹配的海外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制定产业规划与人才规划并行的政策,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实施精准引才规划。摒弃单一“现金补贴”为主的引才方式,注重前置效应和特色效应,吸引与产业基础相关的基础研究类高层次专业人才,培育产业科技的创新性潜能。扩大人文社科人才引进范围,尤其是吸引紧缺的高端管理、法律、财会等熟悉国际商务的青年人才到我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适时推行聘用制公务员试点,推动社会治理队伍结构优化。

加强对引进海归青年人才的分级评价,合理制定人才分级标准和相对应的待遇,根据就读学校和专业、学历、能力等制定细分等级分值。发挥企业引才的主体作用,重点考察人才创新性、实用性和稳定性,全面评价人才对产业、企业的贡献,确保人才引进政策更具针对性、连续性和科学性。

完善海归青年人才长期服务机制,加快建设便捷“一揽子”式信息化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等建立海外人才数据库,探索实现数据实时更新,实现政务、企业与海外人才信息共享,将人员信息与产业项目、招聘岗位等进行智能“人岗匹配”,为青年海归人才提供便利。

塑造郑州城市品牌形象

市政协委员 高公璞

城市品牌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郑州亟须整理城市文化精神,构建完善的传播策略,充分展示中原古老文明的优秀成果和现代文明创新成就,传递郑州声音,展示郑州形象,树立郑州城市品牌,不断提升郑州在国内、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

郑州可以通过文创发展打造北方休闲商都的城市品牌形象。整合郑州市乃至河南省优质的文旅资源,面向侨界人士制定专项招商引资政策,积极鼓励引导侨界人士来郑州投资创业,嫁接海外的资本资源,形成有效资产整合和顶级项目打造,形成对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巨大助推作用。发挥侨界人士在各个产业及领域方面的优势资源,通过增加文化场馆建设、文娱场所建设、国内外知名商业项目(品牌)引进、高标准星级酒店引进建设等,综合提升郑州整体服务配套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加大资金扶持及相关政策奖补,搭建多样化平台,培养吸引专业人才,多媒介多平台推广,增加省外海外的宣传,持续推广塑造郑州城市品牌形象。

侨资企业要借势做大做强

侨界代表 倪思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侨资企业和企业家应该主动抓住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不断涌现带来的机遇,高处站位、大处着眼、实处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侨资企业和企业家可以充分发挥学贯中西、融通内外的独特优势,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发展机遇,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抓手”,推动产业在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变革与重塑,在新时代创造基于云端、基于数字、基于互联网化的新经济。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深入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利用对国外市场的熟悉和敏感,精准谋求国家对外依存度高的产业进行“补缺”和“替代”,将海外市场优势、技术先发优势与河南本土优势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品牌溢价能力等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在价值链上的跳跃和提升。

以自身发展优势为依托,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求新求变,打通产业链与供应链间的循环、地区间的循环。充分借助各种资本力量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改善治理结构,完善管理方式,快速做大做强,为郑州发展建设凝聚力量,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支持者、实践者、奋进者。

以侨为桥助推高质量发展

侨界代表 任翔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支持西安、郑州、济南等沿黄大城市建立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要素的体制机制,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这是郑州高速发展的又一契机。

结合现有优势,郑州应以侨筑桥,通过侨的力量,对接全球优质要素,将拥有先进技术的国际研发机构和企业引入郑州市场,同时争取研发、转化等通过合作方式在本地实施,把这些国际企业的技术生态带到本地来共同建立具备国际服务能力的创新机构,孵化出围绕技术生态发展的更多创新型企业,最终培育出中原地区自己的创新产业生态群。以侨引侨,培育符合国际化发展的创新产业,通过充分发挥侨界资源优势,强化国际交往功能,招引更多高素质的具备开源素养的国际化人才到郑发展,创新创业。

以侨促新,针对郑州的特色资源和区域优势,鼓励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拥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侨商和侨企等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积极促进优势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和整合,挖掘郑州市的独占性资源,打造郑州数字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工程,助推郑州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典范。

发挥好侨商会特色作用

侨界代表 李文光

侨商联合会承担着广泛团结和凝聚海内外广大侨商的功能,有增进与国外工商社团交往的作用,有充分发挥侨界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作用。办好侨商会,可以广泛联系海外人才,提高招商项目的策划生成,项目落地的平台保障,提升服务推动的能力;在兼顾服务大局、服务会员的同时,因地制宜,可以培育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项目是随着人才带进来的,生产力的落脚点在高端人才;高端科研课题或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能使人才有用武之地,进而留住高端人才。因此,要讲好郑州故事,多栽梧桐树,还要着力构建郑州人才“蓝海计划”。新一届侨商会成立双创促进分会,将打造双创基地,整合中英科技平台,对接科研机构,与郑州的发展大局有机结合起来,力争为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万家的阶段目标尽绵薄之力。

新一届侨商会将在服务郑州战略实施和“双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积极参与到郑州“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建设、促进对外开放,不断增强侨联组织的群众性和代表性,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同时,在完善侨商会服务会员的各项工作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探索侨商组织可持续发展途径,为郑州开放工作大局服务。

真诚回应

汇聚更多侨心侨力侨智

郑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随着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推进实施,郑州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来郑创新创业发展的华人华侨、新侨、归国留学人员等海外高层次人才日益增多。

目前,我市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60万人,占全省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五分之一。累计引进海外回国企业850多家,其中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30家,港澳企业352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14家;市内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高端人才中,留学人员的数量和占比持续增高。

近年来,市侨联主动发挥侨界资源丰富和华人华侨“天然桥梁”的优势,将履行职能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进一步凝聚“侨”力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要凝聚新侨,增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的了解,在招才引智方面突出“留学中原”品牌,解决好回国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与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深入研究,针对其投资动向、所需投资环境,积极开展洽谈合作。同时要更加注重对跨国公司技术、管理和先进理念的引进,着眼于中原本土品牌的对接,吸收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积极组织带领新侨企业、中原本土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种形式的民间对话中,借助中原自身拥有的旅游、文化、历史等优势资源,主办或承办各种峰会、论坛、研讨会和博览会,通过民间活动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和共享。

发挥独特优势 贡献侨界力量

郑州市委统战部

近年来,我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凝聚侨界共识,发挥海内外侨胞在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交流和民心相通中的独特作用,支持侨界群众积极参与郑州市经济建设,加强了他们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增强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下一步,将强化政治引领,持续做好侨界优秀代表人士推荐工作,组织侨界代表人士开展国情研修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层次地开展与海外侨胞的联络沟通工作;强化政策指导,统筹指导协调我市各涉侨部门做好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重点人士的联系交流,推进海外侨团和谐建设,完善侨情数据库,培养新生代海外侨界支持力量;强化法律宣传,继续扩大侨法宣传范围,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一件事”“亲情在线”等惠侨政务事项的流程再造和标准化要素梳理,通过政务平台吸引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目光,助力他们利用智力、资金、技术资源优势在我市投资创业创新;强化联席机制,统筹涉侨部门联动工作,利用海外侨胞的优势资源开展民间外交、对外宣传、华文教育等工作,持续开展“暖侨行动”,为侨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完善引智政策 打造引智平台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在凝聚侨界及外国人才工作方面,市科技局主要承担引进外国人才智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和出国(境)培训工作三项职能。

自2015年以来,我市连续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累计引进境内外高层次人才1042名、项目团队413个。2020年,我市又出台《郑州市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资助实施细则》,计划利用3年时间,引进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布局,带技术、项目、资金在郑创办企业的创新创业领军团队。此外,市科技局会同市委外办、市财政局出台了《郑州市引进外国专家项目及人才国际化培养实施办法(试行)》,推动我市相关产业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为吸引更多外国高端人才来郑创新创业,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我们采取缩短办理时限、简化办理手续、全程网上办理等多种措施为外国人才做好服务。同时,把中原科技城作为试点,设立“郑州中原科技城外国人才服务站”,开展外国人才政策咨询、交流培训、工作许可等服务,举办在郑外国人才文化交流活动,帮助外国人才融入郑州。

下一步,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外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落实郑州人才计划为主线,将继续完善引智政策,打造引智平台,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长效机制,把我市引进外国人才智力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 有力人才支撑

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我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先后于2015年推出“1125聚才计划”、2017年推出“智汇郑州人才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2020年以来,按照“精准有效、务实管用”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系统升级原有人才政策,推出3.0版郑州人才计划,制定配套措施9项,形成了“1+N”政策体系。其中,市人社局牵头制定了《郑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实施细则》《郑州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认定实施细则》《郑州市名师名医名家支持专项实施细则》《郑州市青年人才支持专项实施细则》等4个文件。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青年人才补贴等政策覆盖了海外工作人才、留学回国人员等群体。

下一步,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将坚持以人才为核心集聚创新要素,抓配套政策落实强支撑、抓招才引智活动浓氛围、抓人才服务保障优环境,细化举措、集中力量、攻坚推进,努力在集聚各类人才上实现新跃升,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高质量发展

郑州市商务局

全市商务系统将常态化抓好“三个一批”活动,建立“周报告”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动态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压实分包责任,强化跟踪推进,加强前期项目研判,确保我市签约项目总额持续领跑全省,开工率位居全省前列。

把招商引资作为抓经济工作、抓动能转换的关键举措。强化资本招商,加强与创投、风投公司合作,形成“人才+资本+项目”招商新格局。实施图谱招商,围绕产业链图谱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强链”项目。开展以商招商,鼓励现有企业引进合作伙伴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实行“轻资产入驻”招商,带动重资产项目落地。开展商协会招商,鼓励境内外重要商协会引导会员企业来郑投资,拓展招商渠道,扩大招商成果。扎实办好重大招商活动,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高质量项目。树牢“项目为王+落地为王”理念,以“125计划”为抓手, 当好“店小二”,做好各项保障,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

郑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静 整理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86868 2022-01-05 00:00:00 三 凝聚侨界力量 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KeywordPh市政协协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