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G03版:高新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注
战“疫”一线的“福尔摩斯” 与时间赛跑的疫情流调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战“疫”一线的“福尔摩斯” 与时间赛跑的疫情流调员

“病例31,女,54岁,住址1:金水区沙口路138号院康晖美家花园,住址2:高新区五龙新城香榭园……”疫情发生以来,每天公布的几百字病例行程轨迹成了大家最关心的新闻。而这几百字背后,是流调人员不分昼夜与病毒“抢时间”的结果。

连日来,郑州突发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里打响。截至1月10日24时,高新区本轮疫情累计接收协查函144份,共258人,排查郑州本土密切接触者69人、次密接642人。而每一个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行程轨迹背后,都有被称做战“疫”一线“福尔摩斯”的流调人员争分夺秒的努力。上百通的电话,街头巷尾的走访……作为流调人员,大家心里非常清楚,这场和病毒的“赛跑”必须加速、冲刺。

记者 孙庆辉 高新时报 方宝岭 文/图

流调工作有多繁琐?

“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控制的关键环节,而流调人员就是战‘疫’一线的‘福尔摩斯’,做疫情流调不仅要有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涉及人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必须要对病例传染途径和活动轨迹进行精准判断。”1月12日,在双优酒店顶楼的一个房间,高新区疾控中心主任李悦介绍了流调这个在疫情防控关键岗位鲜为人知的一面。

李悦介绍,一份流调报告的完成是一个抽丝剥茧、极其繁琐的过程。他们需要通过几十次甚至几百次的询问,再通过互联网、视频监控、社会信息等将这些信息补充完整,进行具象,塑造人员活动轨迹,为下一步的疫情防控提供信息。

简单地说,流调就是要搞明白在过去每一段时间里,你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和发生的那些事儿。

谁传染给你的?这需要流调人员调查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发病前14天的行程轨迹。

你可能会传染给谁?这就需要核酸检测阳性病例详细回忆发病前5天的点点滴滴。

有多繁琐呢?比如,病例去了哪一家餐厅吃饭,流调人员要知道病例坐在哪张桌子上、周围的人多不多、有没有戴口罩、进餐厅是否需要扫码、餐厅的空调是中央空调还是单体空调……

“去过哪儿、乘坐哪些交通工具、什么时候上车、是否戴口罩、坐在哪个车厢、有没有和别人接触……”

在高新区疾控中心流调组办公室的房间内,6张桌子前坐满了流调人员。有的在打电话联系,有的用纸笔、电脑进行记录,有的几人讨论比对信息……据悉,这里集中了高新区64名流调人员,分别是疾控中心的16名工作人员和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48名师生,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9天。

“喂,您好,我是此次疫情的流调人员,我们了解到您可能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有些信息需要和您这边了解一下。”参与流调工作以来,韩雪雅的一天都是从问问题开始的。

1999年出生的韩雪雅,戴着眼镜,说起话来温温柔柔的,看着很文静,今年在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读研究生一年级。她说,之前一直有来帮助流调的愿望,今年学院通知大家自愿报名,就抓住机会过来了。与她一起来这儿工作的还有学院的两名导师和45名同学,其中有博士生,大多是和她一样的研究生。他们只要一听说哪里可能有新的病人,就会必须立刻、迅速地去还原“案发现场”。

“有时候一天要打上百通电话,最近熬夜到凌晨三四点也成了常事,因为随时会有新的病例出现,我们就要立刻开始流调工作。”韩雪雅说,有的病例可能有上百个密切接触者,而找出这些密接、次密接最基础的功夫就是“问”,不厌其烦、刨根问底,打破砂锅问到底。

流调“小作文”有多难写?

问问题不是最难,难的是怎么让电话那头的市民回忆起自己最近14天的行程。韩雪雅说:“有的市民接到电话一紧张,就想不起来自己最近干了什么,我就先安抚他的情绪。”韩雪雅说她接触到的第一个病例,就打了两个多小时电话才问清楚。为了更完整地还原病例的行程轨迹,病例的家人也会接到流调员的来电,询问相关线索。

“流调工作看似简单,但每一个时间点、地点等细节的背后都饱含着队员辛苦的付出。有时候我们得到的名单只有一个名字,要尽快找到这个人,难度可想而知,也正因为这样,连夜追查成为常态。很多时候遇到密切接触者存在抗拒心理,电话流调时不是特别配合。”“你怎么连我几口人也要问,查户口啊?”在调查中,过于详细的询问也让小部分病例产生抵触情绪。

“我们更是要苦口婆心地劝说,强调配合流调工作的重要性,直至其敞开心扉。”在韩雪雅的办公桌上放了一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一些关键信息。打完电话后,他们要在1小时内画出轨迹。

“某个具体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经过、生活轨迹等,每一个细节都要详细严谨。”李悦说,写一份报告至少需要一两个小时,情况复杂的需要更长时间,“傍晚及晚上‘接单’是最集中的时候,所以经常会加班到凌晨三四点。”

流调中,对获取的每一个信息,都需要有两个以上的信息源相互佐证,才能保证其准确性。“如果流调不彻底、不准确,就会导致病毒突围,疫情再次蔓延。”郑州高新区流调大队大队长闫卓亚如是说。51岁的他是这个办公室年龄最大的同志,相对也更加稳重一些。

闫卓亚说,流调要查明14天的行程轨迹,别说老年人,许多年轻人都回忆不起来。这个时候,流调人员就会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找回“丢失”的记忆。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流调过程中公共卫生、公安、工信以及大数据管理局等部门进行联合工作。依靠大数据,流调人员还能帮助病例回忆起更多的具体细节,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而郑州高新区流调大队副大队长范柯谈起工作时,“连续”两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从3号到现在没休息,连续作战。晚上、下午、夜里都可能接到通知。晚上经常要工作到12点,遇到疫情会24小时工作。连续几天都是这样。”24小时待命、随时进入状态,是每个人的标配。

范柯,2005年参加工作,有俩孩子,一个8岁、一个5岁,孩子在家上网课,只能交给老人带。她认为:“这个(流调工作)意义很大,如果没有我们做工作,不知道病例接触了谁,不知道哪里要管控哪里不要,防控工作咋进行?”

流调的相关工作不只是查轨迹、写报告这么简单,有时候就像是“相亲”一样,不仅要问姓名、家庭成员,还要到病例家中探访,不仅看他们的居住面积,还要看家居陈设。前几天,她到一病例家中勘察时,看到其家阳台与隔壁邻居家阳台距离很近,立即询问其邻里关系如何。很快,就要求对其邻居进行重点“关照”。结果两轮核酸检测后邻居核酸报告也出现异常。在他们实地勘察、协助划定管控地区的同时,要把协查函发到位。流调工作作为切断疫情传播链的重要一环,意义非凡。

党和政府 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在与病毒赛跑的较量中,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连日来,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局长田鸿鹏多次深夜到疾控中心部署安排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流调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弄清楚单个病例的行程轨迹,还要把所有病例的时间线都对上,形成完整的传播链。

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毅也多次到双优酒店看望奋战在流调一线的工作人员,现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叮嘱大家流调是疫情控制的关键,工作一定要做细,情况细、数据细、管控细。

郑州此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快速且准确的“流调”功不可没。1月11日下午,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红军到双优酒店现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详细了解流调工作流程,要求大家以更严更细更实举措,全面做好流调溯源工作,全力打赢此轮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防控时期,高新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更是辛苦,往往工作结束,已是凌晨,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房间休息。第二天依旧激情饱满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寄希望尽自身力量,盼早日驱散疫情阴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89486 2022-01-19 00:00:00 三 战“疫”一线的“福尔摩斯” 与时间赛跑的疫情流调员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