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6版:福虎献瑞迎新春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6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提高生育意愿
银河系首次发现 具有超强磁场的新天体
专家:注销手机号时应同步通知各大平台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落实“三孩”政策被多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提高生育意愿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人口净增加仅48万人。全国出生人口再创新低,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上,“三孩”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围绕2022年如何激发生育意愿,各地纷纷发力。

针对地方两会上广泛讨论的“育儿成本”等问题,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形容为“金筷子”效应。“以前我们说‘多个孩子多双筷子’,形容育儿成本低,一双筷子就够了。以前的‘竹筷子’如今却成了‘金筷子’。”原新说,现在育儿成本不只是经济压力,而是综合成本过高,降低了生育意愿。

记者梳理各地代表委员议案提案发现,三种趋势受到普遍认同。

一是强化公立机构的作用。原新直言:“公立机构可以在缓解育儿焦虑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平衡女性生育权与工作权。比如,当前社会对女性的角色要求是多样性的,片面强调延长产假将难以平衡女性“母亲”与“员工”的角色冲突,可能造成“产假越长,女性就业越难”的困局。

三是管理服务要跟上。随着新政策出台,相应管理和服务必须跟上。以日益增多的托育机构为例,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韦东认为,卫健部门应当会同教育等部门制定托育机构日常管理规范;发改部门要加强价格监管,抑制过高收费。

首先,要加强政策配套统筹。

目前各国鼓励生育措施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时间支持的措施,包括产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相关的假期制度;第二类是经济支持,包括给儿童的津贴、给家庭的津贴以及给父母的各种照护津贴,还有税收减免的政策;第三类是服务支持,包括公立托育机构、居家帮助、课后照顾等。

其次,要在制度、技术等层面规范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原新认为,年轻人“不愿生”的同时,还有一批人为“不能生”而发愁。要发挥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在解决不孕不育方面的作用,对捐卵、冻卵等现象进行立法予以规范。

最后,不能忽视男性的作用。有专家表示,目前支持生育的政策大多聚焦女性,事实上完善落实男性陪产假、育儿假等制度,让男性分担女性的育儿压力,也是一些国家的有益探索。

业内人士认为,在我国构建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要广泛借鉴国外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要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我国的政策措施,综合考虑财政压力和家庭需求出台优惠性政策。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91359 2022-01-28 00:00:00 五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提高生育意愿KeywordPh落实“三孩”政策被多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