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张张笑靥如花的华裔面孔,15日晚闪耀首都体育馆的花样滑冰赛场。除了中国队的归化选手朱易,美国队的陈楷雯、刘美贤,同样是典型的东方少女模样,让人感觉颇为亲切。 而此前,已经代表美国队在花滑男单中夺冠的陈巍,父母也都是华人。你也许会纳闷:为何有这么多的华裔面孔亮相花样滑冰的赛场? 这种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20世纪90年代后,花样滑冰的规则发生重大变革,跳跃动作成为最主要的评判标准。跳跃的关键是要跳得高、快速旋转,落到冰面之前要转两圈、三圈或四圈。华裔运动员通常身材苗条,这在跳跃时是一种优势。 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橄榄球、冰球、篮球等项目,对于亚洲人的身材来说,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项目也长期被黑人白人运动员所垄断;拉美裔则带火了美国的足球氛围;而亚裔,由于身材条件,重心低、骨架小、柔韧好,从事兼具艺术与技术的花样滑冰十分有先天优势。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花滑赛场,这也是个颇为关键的因素。 关颖珊这个名字,在美国的华人群体中,就是一个伟大的传奇。1980年出生的她,是从贫民窟走出来的“冰雪皇后”,成为不仅仅是美国,同样也是全球历史上最伟大的花样滑冰选手之一,曾9次获得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5次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以及2枚冬奥会奖牌。 通过花滑,关颖珊成为全美追捧的偶像级人物。关颖珊说,当别人都在贪恋温暖被窝时,你却能够起床,穿上溜冰鞋,那么你已经开始迈向成功了。这句话,被无数华裔花滑选手奉为经典,鼓励着他们前行。 花滑并不是一个低门槛的运动:场地费、装备费、差旅费、交通费……每年花费在8万到10万美元之间。这不是普通美国人能承受的价格,但能在美国扎稳脚跟的华裔,多少都已具备了一定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并且华人也更愿意为孩子成才付出,因此华裔在训练中也拥有了后天优势。 华裔家庭的孩子,要想在美国社会出人头地,除了学习成绩,体育是一块必不可少的敲门砖。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北京冬奥会上的几位华裔花滑选手,不仅体育天赋过人,还个个“文武双全”:陈巍就读于耶鲁大学,陈楷雯则是另一所名校康奈尔大学的高才生…… 富足的移民家庭背景、优质的教育投入、中西结合的教育理念、勤奋和自律的品质、攀升社会阶层的需求……种种因素综合相加,才打造出美国花样滑冰以及冰雪项目中庞大的“华裔军团”。据《新民晚报》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