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5版:中牟时报 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聚焦
人勤春来早 满眼草莓红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县郑庵镇大汾店
人勤春来早 满眼草莓红

“这里的草莓品种多、品质好,我们每年春节前后都要来这里采摘,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大人孩子都喜欢。”2月9日,天气晴好,阳光灿烂,来自郑州市二七区的市民庞先生和包先生带着自己的家人驱车来到中牟县郑庵镇大汾店村草莓园,手提小红篓摘着草莓,不时放进嘴里一颗,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啧啧称赞,尽情享受自助采摘的乐趣。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徐少杰 梁姗

通讯员 张冰心 文/图

冉凤霞:草莓从枝叶到根须都是宝

庞先生和包先生两家人前来采摘草莓的园子是冉凤霞家的。冉凤霞今年53岁,郑庵镇大汾店村人,19年前,冉凤霞身上仅带着2000元钱来到郑州,搞餐具批发、开干洗店、学电脑、开超市等,种种生意,重重磨砺。2013年,冉凤霞拿出打工积攒的200万元毅然回家创业,通过“互联网+农业”“公司+农户”的模式,带领群众发展草莓采摘观光旅游业,并同农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合作,帮助当地农民将草莓销往全国28个省市,每年为当地草莓种植户增加收入200万元。2018年,冉凤霞创办的中牟龙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郑庵镇政府评为“精准扶贫带贫企业”;2019年,冉凤霞被中牟县委、县政府评为“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优秀农民工。如今,她的企业已成为中国蔬菜协会的“互联网+农业”钻石会员。

“今年草莓行情一上市就比往年好,收益非常可观,这得感谢冉凤霞。”说起现在的收益,郑庵镇春晖社区的草莓种植户张连彬心中充满了感激。

去年7月的那场强降雨,造成中牟县草莓种植区域大面积受灾,种植户培育的草莓苗大部分受淹致死,已经种上的草莓苗经受二次连绵的秋雨浸泡,受损严重。草莓种植时节转瞬而至,中牟县草莓种苗告急,叫苦不迭的草莓种植户不约而同把求救的目光投向了冉凤霞。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冉凤霞火速赶到她在洛阳的草莓育苗基地,向多年的客户一一说明家乡遭遇的困境和面临的困难,她的善良和担当赢得了客户的理解和支持。“取消了外地订单,这样做有一定风险,但能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情愿承担风险。”为保证草莓的品质和数量,那一段时间,冉凤霞守在洛阳监督,陆续向中牟发送近30万棵草莓苗,大大缓解了家乡种植户的燃眉之急。

春节一过,官渡镇大马砦的草莓种植户胡新喜就动起了心思,他种了3个大棚,仅仅节前就卖了七八万元,他寻思立即种植番茄等蔬菜,争取更大效益。事不宜迟,胡新喜立即雇人拔出了只长了一茬的草莓苗。然后他就给冉凤霞打了个电话,当天,淘汰的草莓苗就被其他人接手。接过冉凤霞递过来的将近2000元,胡新喜心中欢喜。他记得以前,每到这个时候村里的淘汰草莓苗堆得到处都是,既污染环境又影响出行。

“经过冉凤霞的手,如今,草莓从枝叶到根须都是宝。”胡新喜成了义务推销员,淘汰的草莓苗源源不断地走向外地市场,如此一来,困扰多年的残苗堆放问题迎刃而解。据了解,仅此一项每年就为中牟县草莓种植户增收100多万元。

“我们现在采取‘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的模式,规模逐渐扩大,我想利用这个优势尝试开发新能源的路子,把农业产生的秸秆统统利用起来,通过粉碎、高温消毒、发酵实现秸秆还田,保护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未来可期,冉凤霞充满憧憬。

孔文秀:谁不说中牟的草莓好

大汾店村草莓达人孔文秀,是冉凤霞创办草莓合作社的骨干成员。孔文秀几乎每天都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草莓种植和草莓销售的最新消息,“我推介的不单是自家的草莓,我推介的是我们村的、我们镇的、我们中牟的草莓。摘过的、吃过的,谁不说中牟的草莓好!”

2月9日下午,记者走进孔文秀家的草莓园内,甜甜的草莓香气扑面而来。只见一排排青翠欲滴的绿色枝叶中,一颗颗粒大饱满的红色草莓像一颗颗硕大的红玛瑙,闪着诱人的光芒,果真是草莓园里泛春光,翡翠丛中玛瑙藏。

“我们的草莓从去年10月底就开始上市了,今年春节期间几乎是供不应求。这不,刚有人在朋友圈里要4件草莓,我得赶紧给人家送去。”孔文秀和丈夫袁海涛正忙着摘草莓。

“4件也送?4件草莓多少钱?”“25元一斤,一件装5斤,4件就是500元。”孔文秀算起账来干脆利索,“离得不远,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这挣的都是零碎钱,最多的一天卖了5000多元呢。”对于孔文秀来说,这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就是他们的“发财果”,更是打开致富门路的“金钥匙”。

今年38岁的孔文秀不仅是合作社的草莓达人,还是大汾店村的妇女主任,她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夫妻俩勤劳能干,有八九年种植草莓的经验,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致富能手。“目前,草莓种植一直用牛粪、黄豆、有机肥做底肥,以黄腐酸作为冲施肥,采用捕食螨以虫治虫,以硫磺熏蒸器杀菌等技术,为草莓的生长提供无毒无害的优质环境,吃起来口感香甜,也更安全。大棚内早晚的温度控制对于草莓的生长也至关重要,每天早晚都要敞开大棚薄膜通风,控制好棚内温度,也是保证草莓口感的重要条件。”袁海涛说起“管理经”滔滔不绝。

“今年种了4个草莓棚,大概4亩地,一季草莓下来能净挣十几万元,接着就是种礼品西瓜和礼品吊瓜、泡椒、生菜等,一年下来这4亩多地差不多能挣一二十万元。”孔文秀的脸上都是笑,“种植虽然辛苦,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说话间,几名来采摘的游客进了草莓棚。“这里的草莓个头大,颜色艳,尝起来格外香甜。我们边摘边吃,既能吃到新鲜的草莓,又能感受农村的生活氛围。”游客李女士开心地说,“我们都是回头客。”

“大家都别光顾着摘,先尝尝。这是今年我们引进的新品种‘联盟2号’,真的很好吃。”孔文秀忙碌的同时不忘热情地招呼大家。

夕阳微醉,春野浮绿。下午5点,冉凤霞匆匆赶往官渡镇大马砦村商谈草莓苗事宜;孔文秀手机上订单信息不断……农家少闲月,过年也很忙,请看大棚里,处处草莓香。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93972 2022-02-18 00:00:00 五 人勤春来早 满眼草莓红KeywordPh中牟县郑庵镇大汾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