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G04版:开局谋新篇 实干启新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G04-05
锚定主责主业 勇于改革创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锚定主责主业 勇于改革创新
郑州高新区全力加快推进“两区四高地”建设提质增效

力争生产总值增速10.5%,工业增加值增速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左右,社消零增速2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研发经费投入强度9%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105亿元,新增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3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70家,新增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2月19日,郑州高新区召开的2022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他们为自己定下了又一个“小目标”。

据了解,郑州高新区是全国第一批、河南省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国家自创区核心区。郑州高新区围绕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盯2025年基本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奋斗目标,202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郑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深入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以“整体工作争先进成高原,重点工作创一流起高峰”为总要求,全面开展工作有标杆、落实有标准、突破有标志“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坚定国家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功能定位和国家自创区“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先行先试”使命任务,全力加快“两区四高地”建设,推动国家自创区建设提质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 孙庆辉 高新时报 方宝岭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积极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聚焦“五链”深度耦合、“六新”加速突破,构建覆盖从创新主体到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到科技服务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一流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信大、郑大、工大、轻大等高校院所优势,在超短超强激光、网络安全、泛在互联、北斗应用等领域建设省实验室预备队。积极创建超硬材料、智能传感器、北斗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建设河南省超硬材料与制品技术创新中心、河南省量子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强与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对接,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群。全力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持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各类技术研发与技术并购,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多措并举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入推进创新龙头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积极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创新实施“揭榜挂帅”计划,聚焦主导产业及未来产业,瞄准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和未来赛道,整合自创区政策资金,年内投入10亿元建设一批新型研发载体、公共基础研发平台和中试基地。加快推进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建立完善企业创新积分“评价指标—信息系统—应用场景—结果评价”全流程管理,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包括政策、金融、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科技企业集聚,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着力营造一流创新文化。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合理容错机制,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

积极打造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

把厚积双创活力作为最具特色的园区品牌,通过打造新经济应用场景,布局高密度孵化网络,吸引包括青年人才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搭建梯度培育体系,形成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全力打造全市最具创新活力、最具创业激情的创享之都,力争大学生留郑计划人数超过5万人,要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去年高新区新增户籍人口3.99万,新增暂住人口15.47万,全力构建“宜居环境+产业融合+创新创业”的创新生态体系。积极推进创新创业街区试点建设。加快火炬中心创新创业街区试点——梧桐荟创新创业街区(高校集聚型)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区内4所一本高校的优势学科和青年人才资源,以创新创业为主线,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驱动,以高端人才创业和青年人才就业为重点,建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先导区,打造要素集聚创新中心、双创升级活力中心、绿色“三生”融合中心“一区三中心”,全新构建“宜居环境+产业融合+创新创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持续推进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完善科技金融链条,强化政策支撑,打造以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为重点,涵盖“PI-IP-IPO”及“科创空间到科创板”的全生命周期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全面提升孵化载体建设。以新经济理念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增效,拟定孵化载体发展为新经济企业的认定标准和分类发展路径,打破普惠补贴孵化载体方式,完善孵化载体绩效评价制度。打造新经济应用场景。利用场景供给实现与新经济企业的合作,围绕AI+教育、医疗、园区、社区等应用场景,建立新经济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发布机制,实现从“给优惠”到“给机会”的转变,打通政府、市场、企业新经济应用场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转变方向引聚高层次“四派人才”。加速豫归派、学院派、创客派、海归派“四派”人才引进,设立2亿元人才专项资金,人才公寓突破2000套,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和保障。

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及优势,出台《高新区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以新型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推进“六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经济各种要素资源高效利用,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持续发挥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的引领作用,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力争为50个车间、20个工厂提供诊断和改造转型顶层规划。设立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贴息奖励资金,力争全年建成5个左右示范智能工厂、10个示范智能车间,推广应用50台以上工业机器人。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抢抓央企外迁机遇,力争年内落地建设一批知名央企、总部项目。争取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落户。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现实场景带动,在计算产业、工业互联网、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等关键细分领域抢占发展先机,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持续抓好省市重大项目建设,围绕31个省重点项目、29个市重点项目,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持续加大项目投资建设推进力度,将投资任务细化到月、量化到旬、责任到人,不断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积极做好重点企业培育。健全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大力推动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纾困惠企举措落地落实,助力中小企业恢复发展。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一联三帮”“四项对接”等企业服务活动,实行“龙头企业领导分包+重点企业专人服务+其他企业园区对接”,实现“三级联络、全域覆盖、专人对接、专业服务”。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和生产性服务业,出台政策支持从事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代理等中介机构和服务于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精益管理、战略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机构落户集聚,打造科技中介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高地。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依托智慧高新实验场、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网络安全产业等优势平台,着力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做大做强互联网、软件、动漫、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发展空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修编产业功能区空间规划,对产业集聚度、投资强度、就业带动等指标开展测评,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导向,在提高经济密度、投入产出率和产业能级水平上下功夫,有效破解产业集而不群、规模不经济、空间利用粗放等瓶颈制约和产城分离、职住不平衡、配套设施不完善、潮汐式交通等突出问题。持续强化开放带动,编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全面梳理企业、项目清单,建立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库、重要客商资源库、目标企业清单“两库一单”,动态开展定向精准招商活动,每月定期召开研判调度会促签约、促落地。固化世界传感器大会等一批重大国际展会、高规格国际经贸活动,扩大强网杯全国网络安全挑战赛等重大活动的国际影响,促成北斗、大数据等国际性组织、全球性会议在区内举办,形成以开放促创新的良好局面。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电子商务产业集聚优势,制定专门政策吸引知名电商企业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鼓励全省电商发货地来区注册。加快推进自创区与自贸区“双自联动”,推动自贸区政策在高新区落地,复制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实施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投资、贸易、金融和人才流动制度。

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不断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依托科技金融广场,加强与银行、证券、基金、创投等机构的合作,促进金融要素集聚,扩充金融供给资源。做大做强科技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平台,建立多层次立体化企业上市挂牌培育体系。面向全市全省逐步开放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和资本力量会客厅“1+6”平台。推进中原中小企业指数平台二期建设,强化企业数据分析和金融供需资源匹配功能,以数据引导金融支撑强链、补链工作。鼓励纯信用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风险补偿池政策,提升非抵押类贷款占比。持续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依托“综合窗口”推进业务流程全方位、创造性、系统性重构,推动事项迭代升级,加快筹建智能AI审批系统和一站式交互服务,推行“线下一窗受理、线上一网通办”,提升“一件事”办理的延伸面、精准度、顺畅度和智能化水平,确保成果全面落地,为群众提供便利化服务。着力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持续优化制度落实,围绕涉企经营、商事登记等,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出台《郑州高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形成省市区政策一本通,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提振发展信心。开发线上政策兑现平台,加快专项政策落实和兑付。创新土地供应模式。全面推行“工业定制地”出让制度,实行带规划设计方案出让,保障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落实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政策,推广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多种供地模式,有效降低用地成本。严格管控存量工业用地改变用途,盘活闲置用地,科学规划新建产业园,合理配置标准化厂房、多层工业厂房、研发办公楼宇及相关配套,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落实“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实施意见,实行用地、用电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梳理全国知名园区运营机构和全国创新平台管理运营机构“两个清单”,邀请专业机构参与“三化三制”改革,落实好整合、改制、扩区、调规等工作;进一步组建优化大部门,强化产业发展力量,完善“管委会+公司”模式,建立“体制最优、机制最活、效率最高、运作最畅”的产业促进和园区运营工作新机制。

持续做好高品质城市建设管理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积极开展总体预案和各专项、部门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提升应急救援协调指挥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全年谋划基础设施项目127个,总投资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7亿元,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金菊变、祥营变输电线路工程建设,实施红叶路—梧桐街10千伏电力线路和庆燃线庆昭线110千伏电力线路迁改工程。推动架空通信线缆入地改造,完成全区支路背街窨井盖治理提升。加快群众安置回迁工作。围绕年内实现全部群众回迁目标,全年新开工安置房约156万平方米,续建安置房约506万平方米。新增竣工交付超过377万平方米,回迁群众2.4万人。加快推进核心板块建设,启动17.5平方公里产城更新,打造高质量绿色生活圈。全年完成新建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公园游园3个。继续加大城市“三大改造”,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依托“一台多峰”智慧城市实验场和数智治理平台,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的高频事件入手,对高新区城市管理、基层治理、公共服务、安全应急等领域体制机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开展全方位系统化重塑,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服务人性化、应急快速化、决策科学化,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郑州“城市大脑”和智慧郑州项目先行先试。

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

持续抓好社会保障。强化就业创业保障,抓牢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居民就业,落实补贴政策,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培养培训。探索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劳动关系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矛盾问题快速反应处理机制,提升化解劳动风险矛盾的能力。统筹高新区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年新开工学校5所,续建8所,建成投用5所。深化“双减”政策落实,加强对各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完善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中心医院、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

全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力抓牢安全生产工作。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排查整治,聚焦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推进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坚持防线前移、关口内置、划小单元,抓实抓细防控机制、防控措施、防控保障三个常态,完善扁平化指挥、平急转换、多点触发机制,筑牢数字防线、电子围栏;立足于防、早、快、准、小,加强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医疗救治、社会免疫等能力建设,健全完善科学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全链条工作预案,强化基层网格群防群控、重点部位联防联控、行业部门严防严控,坚决守住“防输入、防散发、防反弹”底线。切实防范各类风险。深刻吸取“7·20”暴雨灾害教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增强应急救援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扎实开展“三零”创建和“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行动,集中力量解决好信访积案。密切关注房地产、金融领域风险,高度重视问题楼盘、非法集资等处置化解,切实消存量、控增量、防变量。强力推进安置房问题攻坚化解,通过规划调整、政策支持、货币化安置、回购在建、异地安置等措施,确保3年内安置房项目全部交付,群众全部回迁安置。扎实开展欠薪治理专项行动,确保各领域特别是政府项目工资基本无拖欠。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94355 2022-02-22 00:00:00 二 锚定主责主业 勇于改革创新KeywordPh郑州高新区全力加快推进“两区四高地”建设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