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3日,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以线上形式举行,同时从郑州市范围内邀请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与代表、烈士亲属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在豫港澳台同胞及华侨华人代表等少量嘉宾来到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景区,参与现场简约而庄重的拜祖典制性仪程。 他们与通过网络参与活动的海内外中华儿女一起,共同礼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溯源祈福,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郑报全媒体记者 肖雅文 陈凯 董艳竹 赵文静 一景一物中体现 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访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总导演陈临春 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典,自古有之,绵延至今。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总导演陈临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与以往相比亮点颇多,一景一物中都能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从寻根门、系祖坛,到轩辕桥、故里祠,再到拜祖广场、轩辕殿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场景的精心布置,无不彰显了对人文始祖的崇敬之情,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 陈临春说,在拜祖大典现场,代表着文化传承的竹简随处可见。寻根门前,书写着“迎天下华人归故里拜祖”的巨大竹简徐徐打开,迎接着前来拜祖的八方来宾;而在同心广场,两侧高达6米的竹简书写着历代古籍中记载的关于黄帝故里是郑州新郑的史实,“这种特殊的形式,让前来寻根拜祖嘉宾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归属感”。 说起另一大亮点,陈临春介绍,从寻根门到轩辕殿黄帝像,贯穿整个园区的直线距离是500多米,以“五百多米”寓意“五千多年”,嘉宾一路而行时,仿佛步入历史文明通道、穿越人类岁月长河。而在大典第八项“祈福中华”中,5位少年手捧河南黄土、云南红土、青海白土、黑龙江黑土和浙江青土放入王子午鼎中,5位少女携从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濮阳采集而来的黄河水倒至蟠螭纹带盖铜鼎里,其中,“五色土”象征着大地,八方集结;“四方黄河水”象征着母亲一路走来,四方归一。 让黄帝文化在传承中绽放光彩 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亚平 “这是我第四次现场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嘉宾不能亲临现场,却在当地或者网络平台进行形式多样的礼拜人文始祖活动,共同表达我们同根同祖同源,使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自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州公交集团车长徐亚平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搭建了平台,不仅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谐力,还会在全球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黄帝文化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访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海洋 “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场面庄严宏大,文化内涵丰富,令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给人以力量!”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张海洋说,身为炎黄子孙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中华文明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开始,5000多年没有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黄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文化,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拜祖大典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缅怀了始祖功德,更增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向心力、凝聚力。”张海洋表示。 张海洋还打开手机体验了“云”拜祖。他说,网上拜祖平台让中华儿女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回”到黄帝故里,沉浸在浓郁的拜祖、祈福氛围中,共同祈福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祈福世界和平和谐。 中华儿女薪火相传伟大民族精神 访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郑大一附院副院长苟建军 “今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简约庄重,‘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主题体现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延续和传承。”首次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苟建军倍感激动和自豪。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苟建军说,这两年我们经历了很多,战灾情、抗疫情,执甲前行,舍生忘死,用大爱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诚团结、勇克时艰的坚强意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信念和舍弃小家、幸福万家的大爱情怀。 苟建军说,越是危难艰险时,就越发凸显出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品格。中华儿女要薪火相传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不断续写新的辉煌。 请继续阅读A11版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