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NEWS
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 建成城市大脑三期
残疾人想学电商直播 有了培训基地
公立医院改革发展 有了“助推器”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面实施“381”专项工程,打造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杆城市
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 建成城市大脑三期

市政府近日印发《郑州市新基建建设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期间,我市要全面实施“381”专项工程,打造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杆城市,创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郑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静

总目标

打造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杆城市,创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

全面实施“381”专项工程

提出“十四五”期间,以“三新”建设为方向,以专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引,通过实施3类信息新型基础设施、8类融合新型基础设施、1类创新新型基础设施,建立动态重点项目库,项目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其中,新基建建设投资超过3000亿元

《规划》蓝图

前瞻30年,瞄准前沿新兴技术,加强6G、量子信息、类人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技术的创新研发与重大设施前瞻布局,将郑州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技术产业“新地标”

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

到2025年5G网络覆盖全市行政村

实施3个信息基础设施专项工程,规划超过70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800亿元。

开展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工程,建立万物互联的一体化网络,适度超前布局建设数据基础设施,抢先发展新技术基础设施,全面支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以加快推进5G、光纤、卫星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为抓手,将郑州互联网基础设施优势转化为信息枢纽经济优势,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郑州建成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

到2025年,全市5G基站规模超过4万个,5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扩容至2400G;建成中原城市群数据基础设施核心区,打造我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安全等级最高、计算能力最强、数据应用能力最广泛的数据中心集群;继续提升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引领者地位,打造国家级5G融合应用引领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基地,建设1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8个省市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5~10个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

重点加强融合基础设施 培育10个市级数字乡村特色小镇

实施8个重点领域融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工程,规划超过120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

开展八大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工程,加大通用平台建设,推进数据集中共享,统筹谋划、共商共建共享,围绕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仓储物流、智慧能源等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发展新型经济性基础设施;围绕城市管理、智慧黄河、生活设施、数字乡村,全面推进建设新型社会性基础设施,在全国率先形成适应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发展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

谋划1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孵化10个左右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努力争取国家交通、物流等大数据中心落地,全面提升对郑州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管理、智慧黄河、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数字乡村等社会性新型基础设施,建成城市大脑三期,部署建设40个加氢充电综合站,遴选30个智慧学校试点示范,开展10个特色农业互联网小镇试点,培育10个市级数字乡村特色小镇,推动实现数据有序向全社会开放共享,教育医疗资源在不同主体共用、城乡间共享,建成全省生活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引领者,以智慧为引领的黄河生态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

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力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

实施1个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超过60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达到1200亿元。

开展创新基础设施专项工程,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构建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沿引领,以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有序布局为核心、以科教基础设施协同创新能力提升为保障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建成国家区域创新中心。

“十四五”末,中原科技城建设成效显著,力争将黄河实验室、嵩山实验室打造为国家实验室,围绕网络安全、农业科学争取新创建2个大科学装置,谋划筹建1~2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增500个省级创新平台,力争实现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推进在新型智能终端技术、前沿新兴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北斗等重点产业领域建设技术创新基础设施集群,推动郑州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石。

同时,紧抓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建设机遇,坚持“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推动信息产业和新产业业态的布局与发展,超前布局前沿技术,谋划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全力实施新基建绿色低碳行动,加大全市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节能降耗管控力度,鼓励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等领域广泛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能源,推进新基建赋能社会各领域节能减排,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04241 2022-04-08 00:00:00 五 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 建成城市大脑三期KeywordPh全面实施“381”专项工程,打造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