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6版:新郑时报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X06
乡村振兴 新郑这个村交出新答卷
春韵新郑满城芳 半掩书香意悠扬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乡村振兴 新郑这个村交出新答卷
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资料图)

芳菲四月,人间春好。新郑市梨河镇前吕村春潮涌动,这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立足产业优势,深耕“产业振兴”,在宜人春色间释放出无限活力。

前吕村位于梨河镇西南部,是新郑市最南端的行政村之一,共有388户1280人。近年来,前吕村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交出了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记者 杨宜锦

通讯员 赵地 沈磊 文/图

产业发展促增收

在产业发展中,前吕村采取“一产集中、二产带动、三产提升”的思路,将全村土地集中流转,解放劳动力,整理闲置厂院、盘活民宅,带动就业。

“村养老院已建成,正在进行装修,预计今年8月份投入使用。”前吕村党支部书记李景照带记者走进该村养老院,他介绍,这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共投资400万元,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设计床位100张,运营后年收入可达100余万元。

除了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前吕村还引进了拙为食品、服装加工、办公家具、大枣加工、工矿贸易厂等8家企业,安置本村及附近村庄富余劳动力300余人,月工资3000~5000元。

据了解,郑州拙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在前吕村建成投产,几年来,该企业在前吕村稳步发展,产值不断攀升,市场效益越来越好。

前吕村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全村餐饮、商品零售、房屋出租业的发展。位于村南侧的东西商业街除了有超市、饭店,还有理发店、维修店、熟食店等十几家商户。村里19处闲置民宅经过简单装修后出租,安置了部分企业职工近100人住宿,所得租金使村民又增加了一份收入。

崇德向善润民风

“村史馆刚建成,即将对外开放。旁边这座古戏楼建成3年多了,成了戏迷和广场舞爱好者的乐园,村里的大型文艺活动也都在这儿举办。”李景照带记者边走边看。他说,新建成的村史馆全方位展现了前吕村的变迁、乡土文化和民俗民情,留住村民的乡愁。古戏楼是村里走出的乡贤田西庆捐资90万元所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前吕村人才辈出,有近百人在外经商。近5年,该村培养出了50余名大学生。在外打拼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始返乡建设新家园。他们富裕不忘桑梓,归来反哺家乡。村里的29名企业家、退休干部职工在该村党支部的引导下成立了村爱心协会,把村里能人的力量集合起来,为村民献爱心,为村子发展作贡献。爱心协会成立以来,每年通过多种形式对村里的大学生、贫困家庭、80岁以上老人和好婆媳等先进典型进行资助、奖励,捐助资金累计达到70万元,受惠群众300余人次。

同时,前吕村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认领工作,逐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连年举办“好媳妇、好婆婆、好女儿”等先进典型评选,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在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全村60岁以上老人开展活动,通过送戏曲、送文艺演出、送长寿面、送礼物等形式,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环境改善更宜居

“随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今年,又有6户村民陆续回村居住。”李景照告诉记者。

走在前吕村,环境清新怡人、道路四通八达、房屋整齐宽敞、街道笔直干净、墙体绘画栩栩如生……整洁而美丽的村子,在一片翠色中散发着盎然生机。

由荒沟改建而成的小游园里,鸟语花香、鲜翠欲滴、万紫千红。“像这样利用闲置土地建设的游园有3个,另外,村里主次干道按照一街一景全部绿化到位,完成改厨改厕276户,做到了应改尽改。”在景色如画的小游园,李景照如是说。

前吕村建立了长效机制,健全完善“两委”干部分包村民组、党员分包街巷制度,及时清理村内垃圾杂物,修剪绿化树木,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面整治村里的荒沟、荒院、荒宅,环境面貌日益改善。

而这一切的实现,得益于该村以党建引领为总抓手,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村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抓发展、促增收、惠民生中走在前、干在先。前吕村先后荣获郑州市文明村、郑州市生态村等荣誉称号。记者欣喜地看到,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画卷正在前吕村徐徐展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08787 2022-04-29 00:00:00 五 乡村振兴 新郑这个村交出新答卷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