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2版:要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显示,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涨幅虽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但仍处在合理区间。 在我国CPI“篮子”商品中,食品占比较高,4月份食品价格由上月同比下降1.5%转为上涨1.9%,推高当月CPI涨幅。 具体来看,4月份,因疫情期间物流成本上升,加上部分地方“囤货”需求增加,鲜菜、鲜果、鸡蛋和薯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4%、14.1%、13.3%和11.8%,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随着生猪产能逐步调整、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有序开展,猪肉价格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8.1个百分点。 受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上涨影响,4月份国内油价明显上涨。当月,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9%、31.7%和26.9%。 不过,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稳中有降。4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从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看,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但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保供稳价决策部署,4月份PPI同比上涨8%,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CPI与PPI“剪刀差”进一步收窄。2021年全年二者“剪刀差”为7.2个百分点,4月份降至5.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上下游价格走势更趋协调。 “4月份,在国际通胀水平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国内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效果持续显现,物价总水平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 专家分析,受疫情冲击、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猪肉价格逐步进入上行周期等因素影响,未来国内物价或将面临一定上涨压力。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保障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十分重要。 “随着鲜活农副产品应季上市量增大,部分疫情地区物流配送的卡点堵点正加快打通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保持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的基础将更加牢靠,国内CPI有望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郭丽岩说。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