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如7归来 战疫有你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5
小积分激励志愿者逆行战“疫”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积分激励志愿者逆行战“疫”
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换来感谢支持与爱心传递
疫情防控志愿者在南阳新村街道“时间益站”兑换积分

兄弟齐上阵、夫妻同站岗、全家总动员……今年5月,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郑州再现满城“志愿红”的感人景象。遍布全市的志愿者积极加入“绿城使者——小红象·健康行”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动,立足所居住社区,奋战在核酸检测、卡口值守、文明行为引导、防疫知识普及、环境清洁消杀、居家隔离服务、困难群体关爱、心理健康守护等岗位,筑起了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钢铁长城。助力热情持续涌动的,是党员、干部、市民对郑州的热爱和责任,也有正在试行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它架起一座小小的彩虹,缤纷着志愿者的生活,激发出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通讯员 冉基玮 文/图

积分兑换,“换”来无私奉献的甘甜

“这樱桃太甜了!其实参加志愿服务并没想着能换取什么,只想为咱们的城市贡献一份力量。但收到这份礼物,真的非常感动!”家住二七区樱桃沟管委会三李社区的志愿者刘倩,收到社区为她准备的樱桃时欣喜地说。

樱桃沟景区志愿服务工作负责同志介绍:“我们记录下每一位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信息,志愿服务时长累积20积分的,每年樱桃成熟时可兑换一箱樱桃。”

樱桃甜,甜在无私奉献的荣誉感里。早在2014年,二七区文明办就在坚持“以积分兑换将志愿服务单项输出转换为双向受益”的思路指导下,推出“雷锋超市+积分卡”激励模式,打通各社区兑换壁垒。志愿者可在辖区内参与过志愿服务的任意社区“雷锋超市”,凭“二七区雷锋联心卡”和“志愿郑州”记录的志愿服务时长积分,兑换米、面、油、纸巾等生活用品。2017年3月,“雷锋超市”升级为“点点爱互助汇”,可兑换的物品范围进一步拓宽。

在二七区101个“雷锋超市”、33家“点点爱互助汇”中,参与兑换志愿者达10万余名,兑换服务时长约500万小时,兑换物品超20万件。

据了解,依托“绿城使者”志愿服务中心、站点,郑州全市已建成具有积分兑换功能的点位700余个,近20万志愿者在这里进行过积分兑换,兑换物品达70多万件。在规范志愿服务时长记录的基础上,郑州全域推行“1小时1积分”的兑换规则,已进入全市通兑的快车道。

积分兑换,“换”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这几天我一直在天明路72号院做疫情防控志愿者。你看,这是花了75个积分兑换的抱枕,累的时候靠一靠,挺开心的。”金水区南阳新村街道资深志愿者韩建芳,从核酸检测引导岗位下来后,便拿着志愿者“益惠卡”到“时间益站”完成了兑换。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的‘时间益站’不打烊,保障志愿者积分兑换不断线!”南阳新村街道志愿服务带头人陈骋说,“从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到现在,前来进行积分兑换的志愿者已经有500多人次了。用于兑换的物资,都是由加入‘爱心商户联盟’的商家提供的。”

志愿者“益惠卡”是金水区自2019年探索实施的以积分兑换为基础的、重点激励与常态化普惠性激励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激励回馈项目。当前,开通“益惠卡”的志愿者累计达到1.7万余人,入驻项目的爱心商家涵盖超市、餐饮、影院、医疗、心理等多个领域共计94家。今年4月,金水区在“益惠卡”基础上全面推进志愿者“时间益站”建设,开发了H5、小程序、App三端融合的数智平台,投入运行后将全面实现积分兑换的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

与“益惠卡”“时间益站”等载体关联的“爱心商户联盟”,是郑州志愿者积分兑换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2000余家商户加入了积分兑换计划,志愿者、商户双重受益的格局初步形成。

积分兑换,“换”出爱心传递的桥梁

高新区沟赵办事处紫锦社区紫兰苑七号楼的楼栋长张守杰,是一位长期坚守在“创文”“创卫”、政策宣讲、爱心调解、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者。拿到从“爱心积分超市”兑换的物品,他高兴地说:“我是老党员,就应该发挥先锋带头作用,没想到咱社区想得全面又周到,用志愿服务积分就能兑换到油盐酱醋这些生活必需品,太好了!”

在被志愿者形象地称为“荣誉兑换处”的“爱心积分超市”,高高悬挂的《“爱心积分超市”管理制度》明确了积分标准、兑换办法,逐步完善的积分兑换台账、物品进出明细台账,定期公开积分兑换、物品发放情况,全程公开透明,接受居民监督。

今年4月,高新区总结紫锦社区做法,形成《高新区沟赵办事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奖励办法》,覆盖街道各社区推行;总结沟赵办事处经验,制订《高新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奖励制度推广方案(试行)》,全面启动推广工作。

截至目前,高新区共设置“爱心超市”29个,1000余人次志愿者累计兑换16039积分,换取实物价值37610元。抱着“偶尔尝试”的态度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少了,喊着“有事叫我”的志愿者人数更多了,爱心传递的桥梁不断延伸。

啥是“玫瑰余香”计划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郑州市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建设,自2012年以来推行的“玫瑰余香”计划,在全市层面为志愿者提供涵盖精神激励、物质奖励等6类18项激励回馈措施,有效激发了志愿者热情、储备了志愿服务动力,被评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创新案例。各开发区、区县(市)结合各自实际,在疫情防控中探索试行了不同的积分兑换形式,实现了激励回馈在基层各环节的落地落细落实,成为推动实现全市积分通兑的基层基础,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社会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5月3日,郑州市“绿城使者——小红象·健康行”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动正式启动以来,市民群众积极响应郑州市文明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出的立足居住社区参与疫情防控的倡议,本着自愿原则,按照招募程序,通过登记、培训、定岗,有效融入社区疫情防控,与一线工作人员并肩奋战。据16个开发区、区县(市)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10日24时,全市4967支志愿服务队投入行动,累计招募志愿者333311名,单日上岗志愿者峰值数据为162091名,累计提供志愿服务时长440.21万小时,筑起了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防疫长城”。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09879 2022-05-12 00:00:00 四 小积分激励志愿者逆行战“疫”KeywordPh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换来感谢支持与爱心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