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全力以复 郑在回归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6
从武汉归来的“配合者”到战疫“多面手”
把最重最累的活儿扛到自己肩上
红马甲和防护服是他们最美的战甲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95后街道办“小王”的抗疫成长记:
从武汉归来的“配合者”到战疫“多面手”
王昕怡在整理防疫物资为核酸采样做准备

2020年疫情初发,95后女孩王昕怡还是一名从武汉放假回郑的大学生,彼时她接受流调、居家监测,是疫情防控的“配合者”。去年她成为中原西路街道工作人员,多次参加疫情防控,角色转为群众生命健康“守护者”,成长为战疫“多面手”。

郑报全媒体记者 鲁燕 文/图

角色转换成为防疫“新生力量”

卡口值守、核酸检测、流调排查、物资保障……面对疫情挑战,实现从“配合者”到“守护者”的角色转换,王昕怡与同事一起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今年1月,王昕怡在万达小区东院负责封控区两个单元的一切日常工作,每天早上6点到达社区换上防护服与医护人员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做核酸,连续16天承担每日132人的信息录入工作,这跟接打几十通电话、解释政策、更新台账、居家隔离管理、处理突发情况、调解邻里关系、安抚群众情绪一起,填满她的一天。16天的封控区工作用实战将她锻炼成坚实的防疫“新生力量”。

战疫中度过最“充实”生日

23岁生日那天,王昕怡和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却没有见面。早上5点半她从家里出发到社区准备上门为居民做核酸,上午统计分包楼栋单元的居民体温信息,下午挨家挨户上门发中药收集最新的人员信息,一个单元120户居民,发完已经是晚上6点。当天晚上她恰好值夜班,一边录入下午收集的居民信息台账,一边接打电话解释防控政策,近300条信息录到晚上12点。封控区内有群众摔成骨折、老人独自封控在家……当天她接到多条求助需要处理。那是王昕怡度过的最“充实”的生日,用泡面当作长寿面是一个青年“仪式感”的最后倔强。

长大了一岁,第二天早上6点她又继续穿上防护服投入工作。这和几天前因为千头万绪的防疫工作而崩溃大哭的王昕怡是同一个人。

独当一面 “疫”线“多面手”

在办事处工作的半年,王昕怡经历了封控区的挑战、把握住常态化防控的流程,从封控区独当一面,到厘清核酸筛查、免疫系统构建、群防群控之间的脉络。

在办公渠道上,对线上线下衔接配合、高效快速处理信息并作出反应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工作方式上,如何更好地联合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成为需要思考的命题;在思想准备上,做好牺牲自我幸福、换取群众平安的心理建设。从熟练处理疫情防控的各项任务到把这项工作内化到日常,在各个方面做好应对准备,她已成长为战疫“多面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10882 2022-05-17 00:00:00 二 从武汉归来的“配合者”到战疫“多面手”KeywordPh95后街道办“小王”的抗疫成长记: